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教育研究方法论发展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如卢梭、福禄倍尔,强调个性研究,强调教育的内在因素;而赫尔巴特则强调社会的研究。作为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现,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不断发展完善,与此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杰出的教育理论著作。
(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揉合在一起的,并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或重思辨轻实践经验,或重局部具体经验而轻理论思维,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都是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二者的分歧反映了研究问题的深入,能否认识世界和如何认识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成为研究的中心问题。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认识论上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对立起着推动认识论发展的作用。同样,方法论上的演绎主义和归纳主义的对立,也推动着方法论,尤其是逻辑方法论的发展,成为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定。并且它们还相互促进着各自的发展”。
(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尽管这时的心理学思想还局限在经验论、联想论和感觉论为主要形式、方法上片面地以力学规律来解释心理现象等问题,但毕竟是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步。无论是裴斯泰洛齐还是赫尔巴特,正是企图寻找心理根源来发现通过自然法则本身决定人类发展的形式,裴斯泰洛齐主张“教学的原则必须从人类心智发展的永恒不变的原始形式得来”。赫尔巴特从“多方面兴趣”的原理论证教学任务、课程,从观念的运动统觉原理论证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使其教学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这正是他对教育科学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
(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当时,不少教育家开始进行教育实验,裴斯泰洛齐于1774年创办“新庄孤儿院”,进行初等教育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其后,德国的梅伊曼和赖伊创立“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的方法直接应用于教育研究中。实验方法已不同于直觉的观察方法,它是变革现实的一种实践活动。实验方法的采用标志着教育研究方法的长足发展,尽管当时的教育实验方法还是验证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教育观点在教育实践中实施验证(假设一一实验)是笼统的、定性的,还没有严格的科学程序和分析手段。
2. 简述参与式观察的优缺点。
【答案】参与式观察是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分,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优缺点具体分析如下:
(1)参与式观察的优点
①便于了解到真实的信息。
②便于获得较完整的资料。
③便于进行多次观察。
(2)参与式观察的缺点
①易受观察者的主观影响。
②观察的样本数少,观察结果的代表性不强。
3. 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答案】文献检索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适用范围。这里仅介绍几种基本方法。
(1)顺查法
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一般可以查全。查时可以随时比较、筛选,查出的结果基本上反映事物发展的全貌。此法多用于范围较广泛,项目较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的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
(2)逆查法
与顺查法正好相反,逆查法(倒查法)是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这种方法多用于新文献的搜集,新课题的研究,而这种课题大都是需要最近一个时期的较新论文、专著,不太关注历史渊源和全面系统,易漏检。
(3)引文查找法
又称跟踪法。是以已掌握的文献中所列的引用文献、附录的参考文献作为线索,查找有关主题的文献。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文献涉及范围比较集中,获取文献资料方便迅速,并可不断扩大线索。这种回溯过程往往会找出有关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丰富的原始资料。缺点在于查得的文献资料受原作者引用资料的局限性及主观随意性影响,资料往往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因此,要注意文献的可靠性。
(4)综合查找法
将各种方法结合加以使用以达到检索目的。人类历史源远流长,各种教育资料浩如烟海。因此正确的检索资料方法应达到四点要求:
①准,高的查准率。
②全,高的查全率。搜集的资料小仅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既有纵向的也有横向的,既有中文的也有外文的,既全面又系统。
③深,占有情报的多样性及内容的专深。
④快,要迅速。一个准确度高、有价值的情报资料,如果检索速度慢了,耽误了时机,就会失去它的应有价值。要在准、全、深基础上做到快,就要学会利用各种类型的检索性工具书。
检索性工具书是比较完备的汇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内容比较概括,以供检索文献线索时查找的图书。不仅提供准确的资料,而且提供经过筛选和条理化了的文献出处和内容线索。工具书数以万计,仅辞典80年代以来就有两千多种,书目索引10万多条。常用的检索性工具书有:书目、索引、文摘、传记资料等。也包括辞书、百科全书、年鉴及手册。
4. 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答案】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1)偶然事件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作为实验处理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可能影响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周期较长的实验中,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2)成熟
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如生理、心理的发展,技能、知识、经验的増长,或者变得疲倦、失去兴趣、焦虑等。这些变化可能与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的内在效度。
(3)测验
教育实验中前测作为一次学习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成绩,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常见的有练习效应、敏感效应和选择性效应。被试形成对练习和测验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前后测之间相距时间较短情况下会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
⑷工具
指教育实验中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少一致性,这就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主持实验
,或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信者主观情绪状态发生变化(如变得更严格、疲倦或粗心等)
息的影响,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评判标准不同(前后测难度不同,不同班用不同测验,或评判
,其可能结果是对测定和评级的精确性的一个无效评价。 者的差异)
(5)统计回归
统计回归是在教育实验中有前后测情境下出现的一种效应现象,一种趋向平均数的常态回归。被试前测成绩过优或过劣,则在后测时成绩都有自然向群体平均值靠拢的趋向(集中趋向)。对这种由于统计回归效应而混淆再次测试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不加分析,易产生错误结论。
(6)被试选择
由于选择被试的程序不适当,没有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的方法,因而造成被试组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也就是说在研究处理前,选择的被试在各方面并不相等或有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