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 13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 22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 32 2017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研究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 45

一、简答题

1. 简要说明在教育研究中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文献检索。

【答案】教育文献是记载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它贯穿于教育研究的全过程,从选题,初步调查以及论证课题,制定计划,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资料到形成研究报告,都离不开有关课题文献的检查和利用,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教育文献的数量和质量是判断一国或一地教育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教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宂方向 文献资料提供科研选题的依据。通过查阅有关文献、搜集现有的与这一特定研究领域的有关信息,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作系统的评判性的分析。内容包括:该课题前人或他人的主要研究成果,达到的研究水平,研究的重点,研究的方法、经验和问题。要了解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修正和补充,在此问题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而进一步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自己的问题。只有了解了有关研究的动态,才能选定最有价值又最值得研究的前沿课题,才能发现前人研究问题所涉及的范围。

(2)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是跟踪和吸收国内外研究学术思想和最新成就,了解科研前沿动向并获得新情报信息的有效途径。

进行教育研究,必须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手段和研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不仅可以找到获得课题科学回答的线索,使研究范围内的概念、理论具体化,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之上。

(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文献资料提供科学研究的有关信息,使研究者充分占有资料,从而避免做前人已解决的问题,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甚至重犯前人已经犯过的错误。

正是教育文献的以上重要作用决定了在教育研究中必须进行检索。

2. 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

【答案】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顾名思义,是以历史研究法来研究教育科学。是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种研究方法。用历史法研究教育,涉及的主要对象是:研究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教育实际和教育理论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历史规律。历史研究法的基本特点如下所述:

(1)历史性

①在研究对象上,历史研究法主要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教育事件,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教育事件的历史发展实际过程及具体内容的考察,借以探求教育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并对它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提出科学预言。

②在研究过程上,历史研究法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再现历史的全过程,包括它的每个发展阶段。它是一种跟随客观事物本身自然历史发展进行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力图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发展历史的时间顺序和它在各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具体形态去进行描述。

(2)具体性

历史研究是在丰富而具体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揭示研究对象发展过程中的一切历史形式、全部丰富的内容以及各种相关因素,从中探寻基本规律,所以必须把握最能说明问题的史料。由于历史研究法不是从现有的教育实践去搜集所需要的事实,而只能通过对过去事实的不同形式的记载去恢复过去的事实以供研究。为了善于把握教育事实的总和,文献史料的搜集和鉴别就非常重要。

(3)以逻辑分析方法为主

逻辑分析法,是从纯粹的抽象理论的形态上来揭示对象的本质,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研究事物发展过程的矛盾运动,揭示历史规律并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论概括,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演变的历史的规律性,更深刻地认识那还只是处在萌芽状态、常常表现得模糊不清的东西。

历史研究法区别于教育科学其他的研究方法体现在,研究者主体与作为被研究客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之间,不是相对同步协调关系,而是一种非共存的历史性关系。客体不是作为现实世界的客体,而是已经凝结、稳定了的过去. 是已经发生了的、不可逆转的。主体只能在其所处的时代环境中以现实为起点去认识、思考过去所发生的事件。

3. 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是对教育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教育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发展定量化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是使教育研究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方面。列举教育研究资料定量分析中数据描述的三种量数如下:

(1)集中量数

集中量数是描述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常用的集中量数有三种:算术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差异量数

差异量数是描述次数分布中“离中趋势”这一特征的统计量,简称“差异量”。一组数据,若离中趋势小,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大;反之,若离中趋势大,则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小。最常用的差异量有全距、平均差和标准差。

(3)地位量数(相对位置量数)

相对位置量数有百分等级与标准分数两种。标准分数,主要指Z 分数。Z 分数是一种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分数中所处位置的量数。

4. 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答案】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1)偶然事件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作为实验处理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可能影响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周期较长的实验中,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2)成熟

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如生理、心理的发展,技能、知识、经验的増长,或者变得疲倦、失去兴趣、焦虑等。这些变化可能与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的内在效度。

(3)测验

教育实验中前测作为一次学习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成绩,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常见的有练习效应、敏感效应和选择性效应。被试形成对练习和测验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前后测之间相距时间较短情况下会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

⑷工具

指教育实验中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少一致性,这就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主持实验

,或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信者主观情绪状态发生变化(如变得更严格、疲倦或粗心等)

息的影响,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评判标准不同(前后测难度不同,不同班用不同测验,或评判

,其可能结果是对测定和评级的精确性的一个无效评价。 者的差异)

(5)统计回归

统计回归是在教育实验中有前后测情境下出现的一种效应现象,一种趋向平均数的常态回归。被试前测成绩过优或过劣,则在后测时成绩都有自然向群体平均值靠拢的趋向(集中趋向)。对这种由于统计回归效应而混淆再次测试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不加分析,易产生错误结论。

(6)被试选择

由于选择被试的程序不适当,没有用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的方法,因而造成被试组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也就是说在研究处理前,选择的被试在各方面并不相等或有偏性。

(7)被试的缺失

在一个延续时间较长的研究中,被试的更换、淘汰或中途退出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显著影响。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由于测试程序、因素控制和实验安排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多种条件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影响对结果的解释。

5. 简述教育研究能力都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众所周知,研究者应结合研究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而教育研究能力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