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用于M期的抗癌药() 氟尿嘧啶。 长春新碱。 环磷酰胺。 泼尼松龙。 柔红霉素。
应用直流电作用乳腺区治疗子宫功能性出血,其机制是乳腺区皮肤支配是受()() 脊髓T1~T3段。 脊髓T6~T7段。 脊髓T4~T5段。 脊髓T8~T9段。 脊髓T10~L1段。
对于银屑病的叙述,不恰当的为() 肘膝对称发生。 好发于四肢伸侧。 皮疹特点: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 病程慢性。 多为冬轻夏重。
不符合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是() 银白色鳞屑。 束状发。 甲板顶针状凹陷。 消退期常见Koebner现象。 多数患者病情冬重夏轻。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0岁。于5年前的冬天,先在左肩部无故起泡,破溃后发红,面积大如鸡蛋,曾在外院外科治疗,上药2个月后逐渐好转,留有大面积瘢痕。以后感觉左手发凉,逐渐伸不直,伴下肢活动不灵,以左侧为重。容易摔倒,走路如踩棉花,经常穿鞋上床。3个月前右肩膀又生一泡,破溃后发红,现已结痂,左侧面部多汗。体查:一般情况良好,左眼裂变小,左瞳孔变小,光反射正常。左面部多汗。左面部口唇以后痛觉减退。左手握力差,左手骨间肌轻度萎缩,两手皮肤粗糙。C1-L5痛觉减退,右C3-L5痛觉减退,左侧比右侧感觉障碍重。左上肢深感觉消失,右上肢深感觉减退,左侧比右侧重。双膝、踝反射活跃,左侧Hoffmann(+),双侧Babinski(+),双侧Rossolimo(+)。胸椎轻度凸向左。有关脊髓空洞症的诊断依据是提示:最后经脊髓磁共振确诊为脊髓空洞症,从高颈段至L5水平() A.青壮年发病。 起病隐袭。 进展缓慢。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肌无力,肌萎缩。 MRI或CT延迟扫描有不规则中央管扩大。 皮肤和关节营养障碍。 合并其它先天畸形。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肌然,脉反沉迟",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