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综合之现代汉语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修辞
【答案】修辞一词有三个含义:一是指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 二是指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 三是指以加强表达效果的方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修辞学或修辞著作。通常情况下,总是把修辞理解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在内容和语境确定的情况下,修辞着力探讨选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采取什么样的修辞方式,追求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些词义与另一些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3. 调类
【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4. 通感
【答案】通感是汉语修辞格的一种。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五官感知外界事物时,在一般情况下,彼此不能交错,但在特殊情况下,五官功能却能互相补充、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也
就是说,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觉器官间也会出现相互沟通与补充交错,以此来更好的欣赏文学艺术作品。
5. 撮口呼
【答案】撮口呼是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例如,üan , üe 等音。它是四呼中的一种,四呼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型分的类。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
6. 语体
【答案】语体是指由于使用语言的社会场合或交际内容的不同,在同一语言或方言中产生的语言变体。语体可分为口语语体和书面语语体两类。口语语体又可分为:家常语体,即在家庭内部或熟人之间使用的语体; 正式语体,即在正式社交场合使用的语体; 典雅语体,即在隆重的公开集会和举行仪式时使用的语体等。书面语语体也可分为文学语体、科技语体、新闻报道语体等若干类。
7. 层递
【答案】层递是修辞格的一种,是指用结构相似的平行语句表达层层递进或依次递降的事理。它主要是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递升或递降的语句,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无论是递升或递降,都是层层深入的。它借步步推进,使人们的认识层层深化,对表达的事理产生深刻的印象。比如“一根火柴,它自己熄灭了,却把别人点燃起来,引起了比自己大十倍、百倍、千倍以致数万万倍的熊熊大火。”
8. 借代
【答案】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
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二、简答题
9. 有些方言区的人对声母n , l 的发音有困难,下列词语读音相混:女客一一旅客,男衣一一蓝衣,年代一一连带。试问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分辨开来?
【答案】要读准n , l 的发音和分清普通话声母为n , l 的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控制软腭的升降。因为n , 1都是舌尖抵住上齿敞发音的,它们的不同是n 为鼻音,发音时软愕下降; l 为边音,发音时软腭上升。如果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无法从鼻孔通出,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n ; 如果
捏住鼻孔,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或一边通出,并不感到发音有困难,那就是1。要区分哪些字声母是n ,哪些字声母是1,一般可采取汉字声旁类推的办法。
例如声旁是“内”的字,声母往往是n (如纳、呐、钠、呐等); 声旁是“仑”的字,声母往往是1(如沦、伦、抡、轮等)。要记住声母n , 1的全部常用字,可利用《常用同韵字表》采取记少不记多的办法分别记忆。
10.分别举汉语和英语的例子说明同义词“同中有反”和反义词“反中有同”的现象。
【答案】(1)同义词中“同中有反”
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意义相近是指意义上大同小异,即义项中的主要义素是共同的,而在一些次要义素上有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理性意义方面(意义的轻重、范围的大小、集体与个体不同、搭配对象不同)和色彩意义方面(感情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不同、词性不同)。这就是同义词“同种有反”现象。
例如:“轻视”和“蔑视”都有看不起的意思,但“蔑视”的程度比“轻视”重。"look" 和“see ”都有“看”的意思,但“look" 强调“看”的过程,"see ”强调“看”的结果。
(2)反义词中“反中有同”
反义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构成反义的两个词必须是属于同一意义范畴的。这就是“反中有同”现象。
,都属(度量]这个范畴,,都属(时间)范畴,例如:“长”和“短,“早、晚”和“古、今,
"white ”和“black" 同属(color )范畴。
11.试联系你所熟悉的语言,谈谈什么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并谈谈它们在语音中的表现或作用。
【答案】(1)音高
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快慢即指振动次数的多少,称作“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也就高,反之则低。汉语里有几种声调、几种语调的不同,主要是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的。
(2)音强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发音体振动的幅度称作“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 反之则弱。发音体振幅大小又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语音的强弱是由发音时气流冲击声带力量的强弱来决定的。语言中的重音、轻音是由于音强不同所致。
(3)音长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续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在汉语部分方言如客家方言、粤方言中,入声调显得短促,非入声调较长。
(4)音色
,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音色又称“音质”
曲折形式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