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辨析题
1. 西欧中世纪的骑士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形式,是普通人民的教育。
【答案】(1)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2)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它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与一般的家庭教育有所不同,不是普通人民的教育,而是世俗封建主的特权教育。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①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在家接受母亲教育,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的养护,这一阶段,与一般的家庭教育基本等同。
②七八岁以后为礼仪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重送到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这个阶段的教育虽然也是在家庭中进行,但是与一般家庭教育相差甚远,受教育者是在别人的家庭接受教育的。
③14~21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年满21岁时,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称号。
(3)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它与等级鲜明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结构相适应。所以题目中认为骑士教育是一种家庭教育形式是正确的,但是把它等同于普通人民的教育则是不对的,它是属于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2. 苏联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马卡连柯在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观指导下,提出了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并进行了有效的实践。
【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主要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和实践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和谐教育思想与过去片面强调学习间接知识,强调课堂教学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和教育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他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主要表现有:
①学校教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因此,他明确的提出了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②和谐的教育。他认为和谐的教育就是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相应的环境,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业已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的表现,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③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他要求注意到各育之间的相互联系,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综合教育作用。
3. 课程即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的总和。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具体理由如下:
(1)课程是受教育者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和安排,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的。
(2)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还包括学校有目的地开展的各种活动,以及学校内其他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潜在的教育影响。课程不但包括对教学内容的规范,而且包括对教学进程的规范。
4. 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即集体主义教育。
【答案】错误。
(1)集体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关系的教育,简单地说,就是“为了集体”的教育。
(2)马卡连柯倡导的集体教育是一种“在集体中”、“通过集体”并“为了集体”的德育模式,除提倡集体主义实施“为了集体”的教育外,还特别强调通过“前景教育”等培养集体,进行教育的“平行影响原则”。
(3)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所倡导的集体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核心内容,践体系还包括了集体教育的手段、方法、途径、原则等。以及“在集体中”并“通过集体”但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理论与实
5. 英国公学即英国公立学校。
【答案】错误。
公学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属于英国富家子弟升入大学的预备教育,具有中等教育的性质。公学一般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的,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教学设备、条件和教学质量等均高于同时期的文法学校。名为“公学”,实际是一种私立的寄宿学校,以升学为主要目标,具有大学预科的性质。这种学校全靠私人捐助,拥有大量校产,不受政府资助和干涉,是典型的贵族学校。修业年限一般为5年,英国著名的公学有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等九大公学。因此,公学并不是公立学校。
6.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课程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新教材的难度过大,与中小学实际相脱节。
【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教育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①中小学的课程改革; ②继续改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③发展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3)继1958年《国防教育法》之后,美国立即开始关注、探讨中小学教育改革问题。在美
国科学院领导下,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科学家聚集在一起,通过了改革中小学课程的报告。会后,心理学家布鲁纳以《教育过程》为名发表了报告。其基本思想是:
①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潜力;
②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
③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
④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
(4)这次会议为60年代美国中小学校课程改革指出了方向。会后关键的下作是编制教材。以科学家为主体,也邀请了一些教师参加编写工作。但是新教材编出后在试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由科学家担任主编的教材,有知识深度,但缺少教学法经验,上课时,大多数教师不能使用,学生不感兴趣,只有少数教师经过训练才能使用,引起了大多数师生反对,所以投有达到预期效果。
二、简答题
7. 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答案】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有:
(1)偶然事件
在实验过程中,不是作为实验处理的任何事物的出现,都可能影响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差异,尤其是在周期较长的实验中,更可能成为一个问题。
(2)成熟
反映被试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后,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被试自身的身心各方面发生的变化而引起的系统变异,如生理、心理的发展,技能、知识、经验的增长,或者变得疲倦、失去兴趣、焦虑等。这些变化可能与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的内在效度。
(3)测验
教育实验中前测作为一次学习经验可能影响后测的成绩,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常见的有练习效应、敏感效应和选择性效应。被试形成对练习和测验的敏感性,尤其是在前后测之间相距时间较短情况下会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
(4)工具
指教育实验中测试手段技术或工具的无效或缺少一致性,这就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主持实验者主观情绪状态发生变化(如变得更严格、疲倦或粗心等),或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信息的影响,如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评判标准不同(前后测难度不同,不同班用不同测验,或评判者的差异),其可能结果是对测定和评级的精确J 险的一个无效评价。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