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801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答案】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如下:
(1)如果由居民户与厂商直接购买公债,则会减少他们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挤出效应,不能起到应有的扩人总需求的作用。对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则政支出扩张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间支出,特别是抑制民间投资。另一种解释是:政府向公众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间部门在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减少了对民间部门的资金供应。
(2)如果由商业银行直接购买公债,则会减少商业银行的放款,同样间接产生挤出效应,不能起到应有的扩大总需求的作用。
(3)只有把公债卖给中央银行,才能起到扩大总需求的作用。具体的作法是:政府(由财政部代表)把公债券作为存款交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给政府以支票簿,政府就可以把支票簿作为货币使用,或用于增加公共工程,或用于增加购买,或用于增加转移支付。中央银行可以把政府债券作为发行货币的准备金或作为运用货币政策的工具。
2.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
【答案】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分析如下:假设消费函数为c=a+byd ,税收函数为T=T0+ty, AD 表示总需求曲线,且有
如图所示。
图 均衡产出
在图中,B 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 时的需求线,
, AD 线和B
线的纵向距离为i 。图中,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线与B 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E 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了E 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存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 ;而在E 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3. 货币主义经济学的代表人物米尔顿·弗里德曼有一句名言:“通货膨胀无处不在,并且总是一种货币现象。”你对这种观点怎么看?
【答案】(1)按照货币主义者的观点,只有在货币供给持续增长时,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否则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都不会引起持续的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的上涨会减少实际货币量,提高利率。最终,通货膨胀将会消失。
(2
)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关系式为,按照货币主义自然率假说的观点,就业量是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非货币因素所决定的,因此y 与货币数量M 无关。按照弗里德曼的看法,货币流通速度V 在长期中又是稳定的和可预测的,因此,货币数量M 能影响的只是价格P 以及用货币表示的常量。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
4. 怎样理解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答案】(1)IS-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产生了影响。
(2)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该理论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的作用。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在这里,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了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凯恩斯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和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用IS-LM 模型把这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
(3)IS-LM 模型不仅可以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而且还可以用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相对有效性。政策的相对有效性也称为政策的效果,是指政策于段(或工具)变化使IS (或LM )曲线变动,最终对收入变动的影响。它是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所做的标准阐释,而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5. 为什么人们从公司债券中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 ,而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答案】人们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了钱作生产用,比方说购买机器设备,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 。与之不同的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定投入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此从政府公债中得到的利息不计入GDP 。
6. 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些不同意见?
【答案】在按什么规则调节经济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存在不同意见。以货币政策为例,经济学家提出过如下几种不同的政策规则:
(1)稳定比率货币供应量增长的规则。这就是货币主义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提出的所谓“单一规则”。他提出,在没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按平均国民收入增长率加上人口增长率来规定并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是货币政策唯一最好的选择,此外就不要再作其他政策调节。
(2)以名义GDP 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根据此规则,中央银行宣布一个名义GDP 的年增长率目标,若名义GDP 上升到此目标以上,就降低货币增长以抑制总需求。若低于此目标,就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3)以一定的名义通胀率为目标变量的政策规则。根据此规则,中央银行公开宣布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然后根据实际通胀率与此目标违胀率的偏离程度调整货币供给,即实际通胀率高于目标通胀率时就降低货币增长率以抑制总需求,反之则提高货币增长率以刺激总需求。
(4)以一定的真实利率(“真实”的联邦基金利率)作为操作变量的政策规则,即泰勒规则。泰勒认为,货币政策要能调节物价和经济增长,货币当局就应把调节真实的名义利率作为主要操
作方式。若实际通胀率和失业率偏离目标值时,就应当调整名义利率,以抑制通胀或降低失业率。
7. 什么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答案】(1)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3)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可以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从而可以用来调节经济。
8. 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货币供给增加的长短期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