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策划网络评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案】策划网络评论要注意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点:
(1)理性不足、偏激浮躁
①评论讲究要有独到的见解、严密的逻辑,因而需要写作者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并尽可能掌握充分的信息。但由于网络时评的“低门槛”,参与时评写作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难免有些“七嘴八舌”,加上来稿多、网络编辑工作量大,质量要求有松无紧。
②网络的虚幻性和自由性使得人们在网上的言论有时可以不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加上互联网管理的不严、把关人的医乏,也为一些虚假言论、不负责任甚至是错误言论的横行提供了便利,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而要提倡理性、戒骄戒躁,这样,时评才能获得发展。
(2)贪快求多、疯狂转载
①社会现代化的快节奏影响到媒介,使得“速食时代”出现一一从新闻快采、快写发展到评论要讲求表达效率。
②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类媒体都以张扬的态度对待时评,时评版越开越多,稿酬越开越高。在名利的双重刺激下,贪多求快,片面追求数量成为时评的最大缺漏。
③为方便网友、读者,各媒体都转载其他媒体的时评。打击了人们对时评的关注。对时评写手而言,大多数J 清况下转载是没有经过本人同意的,属于侵权,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打击时评作者的积极性。
(3)网上交流的不确定性
从全国范围看,目前上网人数的增长率仍很快,上网的人数还没有稳定下来。具体而言,一个网民在与其他人进行讨论时,会不断有陌生人插进来,这些人不知道他曾经说过什么,因而产生相互交流的困难。发言人为尽量保证自己的话不被误读,必须尽量避免修辞,尽量简洁; 这样又可能误解对方的意思,造成新的交流的困难。
(4)网民言论的不负责性
网民参与网上言论的方式是模拟的,类似游戏。若讨论出现问题,受到冲击的只是一个虚拟的名字,而不会影响到本人,因此,不存在网民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任的问题。另外,网民发言的成本极其低廉,完成效率高,这使网民不需要严肃地对待自己的话语。所以在网上常有情绪化、发牢骚的言论出现。对此,需要正确认识,积极引导。
2. 新闻评论如何解决空泛的问题?
【答案】空泛是议论的空洞浮泛,表现为评“老话题”,论“空道理”的大评论。新闻评论本是一种以提出和解决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其特色的文体,应该言之有物、思想深邃、针贬现实、议论风生。解决新闻评论的空泛问题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新闻评论应依托新闻,重视时效性和新闻性,使老话题说出新道理
如果评论不从实际生活感受出发,不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不以新闻事实和当前有新闻价值的重大事实为论据,违背新闻评论必须有新闻性、有新闻价值这一基本原则,新闻评论便沦落为一般的评论。
譬如,谈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个老话题,但《北京日报》评论员文章《从根本上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社会里人们根本利益相同、理想信念相同、道德标准相同、法纪相同这四个“相同”,从本质上来论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使老话题说出了新道理,给读者以耳目一新之感。
(2)理论联系实际,从新鲜、典型事实出发,就实论虚
造成新闻评论空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论的是“空道理”。“空道理”,是指泛泛而论,无关痛痒,尽重复那些众人皆知的老话、现话、大话,不善于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新闻评论应从新鲜事实出发,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具体分析,用典型而有说服力的事实来进行论证,理论联系实际,彰显评论的现实针对性,就实论虚,因事抒感,由小见大。
3. 新闻评论以事实为依托的优点。
【答案】一篇新闻评论中除了观点,就是事实,不以事实为依托的新闻评论不得称为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中的事实,有这样三种存在力式:第一,作为由头; 第_,作为论据; 第三,作为判断的对象。无论是哪一种存在力一式,事实的运用都可以成就新闻评论的优点。
(1)从事实作为由头的角度来看,由头位于新闻评论的开头,是用于挑开话题引出议论的材料,以事实为由头的新闻评论不会给读者带来议论突兀的感觉。并且,这类事实要么是热点新闻事件,要么是趣味较强的内容,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从事实作为论据的角度来看:
①只有以大量的事实为论据,才能对评论对象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才能使其本质被揭示得更充分、更深刻。即评论以事实为依托才可使道理阐述得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对于受众而言,这些立足于事实的论据不仅可信度高,可读性也强。可以说,事实的论据为新闻评论带来了更多的附加值,增加了评论本身的新闻性、新鲜感,使读者更爱读、更信任。
③对写作者自己而言,只有以充分的、高质量的事实作为论据,才能触动其思考,把思考抬升到一个较高的、较开阔的层面上去,作为更高质量的判断。
(3)从事实作为判断对象的角度来看,新闻评论只有以热点新闻事实作为评论对象,才能抓住能拨动亿万人民心弦的问题来论是非,抓住能够触及当前实际工作的关键。这样的评论,才会引起受众注意、引起社会的反响,受到广大受众的好评。
4. 经济漫谈专栏言论有哪些写作要求和方法?
【答案】经济漫谈专栏言论,是一种涉猎日常经济工作和社会经济生活具有新闻性与政论性相结合的短小精悍的署名经济评论。
(1)立论的针贬性
写作经济漫谈要善于观察经济现象,发现经济工作中的矛盾和弊端,探索经济运行的规律,力求使立论具有现实的针贬性。所谓针贬性,指的是能够针对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能够正视经济工作中的矛盾和弊端乃至错误思想进行选题和立论,并运用批评、提醒、评析的方式对症下药,正确引导,以促使矛盾得以解决或转化,进而产生积极的导向效应。
(2)有一点前瞻性见解
当前,人们处于一个深化改革的变革时代,人们不仅想知道眼下发生的是怎么回事,还希望知道经济生活将要发生或必定要发生的一些现象和变化。这就要求经济评论尤其是漫谈式的专栏言论的选题立论有点新意,有点富有前瞻性的独到之见。为此,要求作者的视野更宽一些,视角更新一些,评析更深一些。这里所说的前瞻性,指的是在写作时,理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全局,通过经济形势的分析,市场的分析,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从一时一地一事的具体动态中触摸经济发展的脉搏,提出带有提示性或预见性的主张和建议,以推动改革和经济运行的良险发展。为此,才不致使言论成为“拾人牙慧”之作,而产生一种难能可贵的导向功能。
(3)深入浅出,虚实结合
写作经济评论,时常涉及到经济理论和业务问题、经济术语和名词概念问题、专业门类的种种专业问题,因此,只是就经济谈经济、就业务谈业务,往往会导致“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的不良效果,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评论特别是经济漫谈式的专栏评论做到深入浅出,虚实结合。深入浅出,即是将纷繁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孕含的深奥的经济规律,在对其有透彻认识的基础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为了使说理论述更富有说服力和深刻性,作为专栏经济言论,还得重视虚实结合,有点理论色彩。在经济言论写作中,虚实结合,就是着眼思想、政治、政策、理论、作风来谈经济业务和经济下作问题。之所以要这样,这是因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而政治又反过来作用于经济。因此,唯有从政治与经济、思想与业务、虚与实的结合上来论述经济工作和经济领域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启迪人们的思想和认识,才能具有思想性和说服力。
5. 毛泽东精心修改文稿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是我国当代的新闻高手和语言巨匠,他对新闻文稿的修改,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
(1)首先从政治、政策上考虑,确保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服务工作大局
譬如,1946年9月11日,毛泽东在审改《解放日报》社论“蒋军必败”时,提出重要的修改意见:“不但澄清对美的幻想,主要应澄清悲观思想,指出必胜前途,这是目前的中心问题。”毛泽东高瞻远瞩,及时把握社论立论的重点,从而确保了党报的正确舆论导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