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北电力大学(保定)国际贸易(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改善贸易条件论
【答案】改善贸易条件论是一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理论,该理论认为:用増加关税等贸易保护的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于贸易条件是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与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的比率,进口商品的国际价格降低可以使贸易条件得到改善,即同样数量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更多的进口商品,从而使整个国家获利。以改善贸易条件为依据进行贸易保护的最终目的是想从中获利,而获利的手段则是迫使别国降价,从别人的口袋里捞出一部分钱来充为己有,这种做法被称为“以邻为壑”。
2. 直接投资
【答案】
直接投资简称FDI ), 它是资本要素国际流动的一种主要方式,是指一个经济体系的投资者在另一经济体系的企业所作的投资,而该等投资令该投资者能长期有效地影响有关企业的管理经营决定。直接投资包括股本资本、再投资收益及其它资本。在东道国创立新企业和并购东道国的企业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两种基本方式。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往往采用直接投资的方式。
3. 外国债券
【答案】外国债券是指一国发行者在另外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发行的债券,一般以市场所在国的货币为计值货币,由该国国内证券商承销发行,投资者大多是该国居民,有关发行的程序和申请手续等都要依据市场所在国对证券发行的有关规定办理。
4. 资本密集型
【答案】资本密集型需要较多资本投入的行业、部门,又称资金密集型产业。如冶金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等重工业。其特点是:技术装备多、投资量大、容纳劳动力较少、资金周转较慢、投资效果也慢。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比,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品产量同投资量成正比,而同产业所需劳动力数量成反比。所以,凡产品成本中物化劳动消耗比重大,而活劳动消耗比重小的产品,一般称为资本密集型产品。
5. 交换所得
【答案】交换所得是指产品在消费领域的重新配置所得。两国进行贸易时,由于产品的相对价格不同,交换的结果使得消费量发生改变,并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这一部分的提高就是交换所得。
6. 贸易自由化
【答案】贸易自由化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在货物、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要逐步实现自由化,即各成员方保证履行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乌拉圭回合和以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的协议与协定,逐步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方面的准入度。
7. 贸易制裁
【答案】贸易制裁是指用来为政治目的服务,作为对别国的政治或经济政策进行报复手段的国际贸易政策。最典型的做法是通过进出口抵制和商品禁运等实行贸易制裁。贸易制裁的目标是通过削减进出口造成被制裁国经济上的损失从而迫其作出某种改变。贸易制裁有时也用作经济目的。从经济角度来说,贸易制裁的结果是双方都损失,损失大小则取决于哪一方的贸易供给或需求更无弹性。弹性越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越高,就越容易受到损害。
8. “战略性”贸易保护
【答案】“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的主要贡献者是加拿大经济学家巴巴拉•斯潘
塞
和詹姆斯•
布朗德该理论认为:由于国际市场上的不完全
竞争性质和规模经济的存在,市场份额对各国企业变得更加重要。市场竞争变成一场少数几家企业之间的“博弈”,谁能占领市场,谁就能获得超额利润。新贸易保护主义主张通过政府补贴等来帮助本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获胜,而企业获胜之后所得的利润会大大超过政府所支付的补贴。
二、思考题
9. 2002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世界货物贸易和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量均大幅下降。而中国的外资和外贸仍然能够一枝独秀保持快速增长,试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2002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国的外资和外贸仍然能够一枝独秀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1)中国从1978后年开始的外贸和外资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改革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1979〜1987年:以调动外贸部门经营积极性为目标的改革
1979年到1987年为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探索阶段。1984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经贸部《外贸
,提出了“政企分开”和“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结合”等措施。 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
②1988〜1993年:以建立对外贸易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自负盈亏为中心的改革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特征是,在仍然保持国家垄断外贸的前提下,试图通过将外贸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来改善外贸部门的经营状况,包括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和实行企业自负盈亏两个阶段。
③1994〜2001年:以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导向的外贸体制改革
从1994年到2001年,中国外贸体制的改革进入了一个深化和稳步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改
革主要是围绕中国“复关”和加入WTO 的目标进行的。
④2001年以后:以WTO 规则为基础的对外经济贸易体制的全面改革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 的成员国。WTO 的基本规则是建立在公平竞争和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基础上的。
(2)中国于2001年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外资外贸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带来了以下影响:
①促进自由贸易,增加进出口总额。成为WTO 成员国后,中国既会因为市场的开放而进口更多的外国商品,也会通过贸易环境的改善以及经济实力和出口能力的增强而扩大对外出口。
②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由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中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融入世界经济,这一过程伴随着该国经济的不断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重新调整经济结构的压力和动力既来自于更加自由的商品贸易,也来自于更加开放的外商直接投资。
③明确目标和路径,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入世很显然给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但其最重要的影响是有助于深化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而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入世对改革的影响包括:a. 为更深入的改革确立明确的目标和路径;b.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c. 促进私营企业发展。
(3)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很高的发展速度与外资外贸的发展互为因果。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对外贸易总量迅速增加;b. 外贸依存度明显上升;c. 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和世界排名有较大提高。
②中国利用外资方面,也有非常显著的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外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b. 投资方式趋于多样化;c. 吸引投资的行业不断増多;d. 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10.中国各地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极不均衡,外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吸收的外资非常有限。请针对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引资政策提出建议。
【答案】针对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引资政策提出如下建议:
(1)以经济发展潜力吸引外资,以外资带动经济发展
①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具有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其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具有丰富的农牧业产品和矿产资源的优势。
②利用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机遇,以及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等优势,努力发展银行、保险、电讯、物流、旅游等服务贸易,使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增加内陆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开放度,给这些地区一定的经济自主权和政策倾斜
①适度扩大外商投资领域,开放服务行业,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利用FDI 推动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②健全和完善引进外资的规章制度,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
a. 加大对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保证政策公开化、透明化,保持同一政策在不同时期的连续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