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农业大学专业知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进口关税
【答案】进口关税是一国政府通过海关向进口商品或服务征收的赋税。进口关税主要可分为最惠国税和普通税两种。普通税适用于与该国没有签订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较高;最惠国税则适用于与该国签订有最惠国待遇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所进口的商品,其税率比普通税低。
2. 从价税
【答案】从价税是指按课税对象,以一定的价格实现的收入为计量单位征收的税。从价税额的计算公式为:从价税额=货物价值X 从价税率。从价税的特点是:课税对象的价格越高,其征收税额就越多;课税对象的价格越低,其征收税额就越少。事实上这是按纳税人实际收入的比例征收的税。
3. 贸易自由化
【答案】贸易自由化是指世界贸易组织各成员在货物、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要逐步实现自由化,即各成员方保证履行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乌拉圭回合和以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的协议与协定,逐步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方面的准入度。
4. 国际股票投资
【答案】国际股票投资是国际证券投资的种类之一,是在国际股票市场上发行和买卖股票所形成的国际资本投资活动。国际股票投资包括让境外投资者直接购买本国上市或境外上市公司的股票,以及本国投资者利用海外存托凭证获得对非本国公司股票的所有权。
5. 专业化生产与分工所得
【答案】专业化生产与分工所得是指资源在生产领域的更有效配置所得。两国进行贸易时,在新的国际价格下,各自把所有资源用于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两国进行交换。这种生产资源的重新配置使福利水平提高,这一部分的提高就是分工所得。
6. 提供曲线
【答案】提供曲线是由马歇尔和艾奇沃斯提出的,它其实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因此提供曲线即对应某一进口量愿意提供的出口量的轨迹。两个国家的提供曲线的交汇点所决定的价格,就是国际商品交换价格(交
换比率)。
7. 古典贸易理论
【答案】古典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主要理论之一,是指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模型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古典贸易理论的关键假设为:①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②固定的产品边际成本;③完全竞
;⑤不考虑需求。 争的商品和要素市场;④固定的规模报酬(无规模经济)
绝对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区别在于:①绝对优势贸易模型认为决定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绝对不同,即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②比较优势贸易模型认为贸易模式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相对不同,即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8. 自由边境区
【答案】自由边境区是指在与邻国接壤的边远省或边境城市中划出的专供对邻国自由进出货物的地区。设置自由边境区可以繁荣边境贸易,特别是在一些国家,荒僻的边远地区与内地交通不便,设立自由边境区便于当地从邻国获得必需的物资供应。
二、思考题
9. 既然出口国对本国的出口企业的补贴増加了进口国的福利,为什么进口国政府要征收反补贴税?
【答案】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国政府要征收反补贴税是因为:虽然出口国的补贴降低了进口国的价格对厂商有利,但是进口国国内的工业会受到威胁,产量会下降,他们会努力游说,向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征收报复性的反补贴税,消费者会反对反补贴税,但是本国政府往往把企业的利益放在优于消费者的地位上,所以政治经济学往往能解释反补贴税的出现。
10.有人认为“全球化是美国经济称霸世界的结果”,请对此观点进行评论。
【答案】“全球化是美国经济称霸世界的结果”这一观点不正确。由于美国是当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众多的跨国公司,因此全球化过程,人们见到了很多美国的身影,但是,不能因此就说“全球化是美国经济称霸世界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专业化分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发展要求建立世界范围的大市场。
(2)全球政治稳定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冷战时期,东西对抗的政治环境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随着中国,越南等国家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前苏东社会主义的瓦解,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积极主动的溶入国际经济体系。
(3)信息产业革命使经济全球化成为现实。信息产业的发展,网络的大规模应用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全球性的商业运作成为可能。
(4)为了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进行生产的全球化是企
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寻求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事实上,全球化过程中,绝大多数国家由于能够更好的发挥比较优势而从中受益。
11.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元/辆,需求量为100万辆。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元/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増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答案】中国的消费者从价格的下降中获益,生产者受损。社会总福利增加了,如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价格从20万元/辆降至15万元/辆,消费者剩余增加了面积生产者剩余减少了面积ABCDE , 社会总福利增加了面积CED 。
图
(2)对于消费者来讲,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汽车价格为每辆20万元,生产量与消费量相等,都为100万辆,贸易后的价格跌至每辆15万元,国内生产减少至60万辆,此时消费者剩余増加:
(3)对于生产者来讲,贸易后,生产者剩余减少:
因此生产者损失了400亿元。
(4)社会的总福利为生产者损失与消费者收益之和:,因此社会总福(亿元)
利増加了700亿元。
12.设中国对小汽车的关税税率为180%, 国内一典型的汽车制造商的成本结构和部件关税如下:
(1)请计算对中国小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
(2)如果钢板、发动机、轮胎的关税分别降为计算小汽车的有效保护率。 (3)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推出哪些关于有效保护率的一般结论?
【答案】(1)由有效保护率公式可以计算得中国小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