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随着终身教育的到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新的任务,也是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是保证一个人一生不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素质教育在个人能力开发上的最重要的目的。 阅读能力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通过阅读书本内容,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是教学的一个出发点,也是重要目标之一。 物理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物理学科的教学质量。 本文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物理阅读能力的内涵和特征,且首次提出了物理阅读能力结构,并根据布卢姆的认知目标分类,将其分为四个水平层次。本文认为,物理阅读能力是顺利完成阅读物理知识材料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它属于一种特殊能力,是在一般能力,主要是在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物理阅读所需要的特殊能力。物理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结构,它包括阅读中的感知、记忆、理解、评价物理信息的能力。物理阅读能力存在着不同的层次,我们可将其划分为认知性、理解性、评价性、创造性的物理阅读水平。各层次之间相互交叉,彼此联系。 第二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物理教学的实际,对中学生物理阅读障碍及其成因作出了分析。首先,阐述了阅读的一般模式及中学生掌握阅读的三个阶段,分析了影响学生物理阅读的因素,在查阅大量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对物理阅读障碍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学生在阅读物理材料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如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缺乏相应的知识或知识间的联系,对阅读的知识难以理解;前概念的干扰;思维定势的束缚;缺乏相应的阅读策略,无法形成思维中心等。笔者认为,正确理解物理阅读能力结构及能力水平层次,正确分析学生物理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部分,提出了培养物理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物理阅读兴趣;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内部语言;教给学生一定的物理阅读策略,结构先行等,并提出了阅读教学可分三阶段进行的一般模式:整体感知--微观分析--整体把握。 本文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在于:1、首次提出了物理阅读能力结构和学生物理阅读能力的水平层次分类,为进一步研究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2、较全面地分析了学生物理阅读过程中的障碍及其成因,为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3、从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了符合认知规律的物理阅读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搞好物理教学,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