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815新闻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息(information )和讯息(message )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任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的特性有:①信息的共享性; ②信息的扩散性; ③信息的传递性; ④信息的扩充性; ⑤信息的浓缩性; ⑥信息的替代性。讯息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一词,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这是一个与信息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

2. 新闻跳笔

【答案】新闻跳笔是指一种在文体结构上采用多段体,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在行文叙述上采用跳跃式的新闻写作笔法。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笔法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3. 解释性新闻

【答案】解释性新闻,是指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影响,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与其他新闻样式相比,解释性新闻的特点有:①从报道重点看,解释性新闻以报道“为什么”(WHY )这一新闻要素为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重点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②解释性新闻属于新闻报道而不是评论文章。它用事实说话,通过提供背景性事实材料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说明和解释。

4. 英国广播公司

【答案】英国广播公司,英文简称BBC ,是英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是英国的一家政府资助但却独立运作的媒体,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成立于1922年10月18日,1926年被英国政府收购,1927年获皇家特许状,由理事会负责公司运作。经费主要来源于英国政府赋予的一项特权:收取电视许可费,节目小播发任何商业广告。这些措施使英国广播公司在

经济上不受政府和广告商的操纵,能够独立运作,保持中立的政治立场,建立公信力。英国广播公司的巨大声誉还来自它对英国传统文化、高雅艺术、历史教育等不遗余力的介绍和推广上,但如何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要也一直是困扰英国广播公司的难题。2006年3月14日,英国政府宣布了一份有关英国广播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白皮书,首次肯定“娱乐”对这个一向以新闻事实节目著称的公共广播电视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英国广播公司一直处于广播电视技术革新的前沿,“超越广播”是其新媒体战略的核心。如今,英国广播公司除了是一家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的媒体,还提供其他各种服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队和互联网新闻服务。

2009年,英国广播公司主持人萨维尔因性丑闻被调查,无果而终。2012年10月24日,英国媒体称除了萨维尔,BBC 内部还有多人卷入儿童性侵犯案件。2012年11月10日,BBC 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因不实报道宣布辞职,13日,新闻总监海伦·博登及其副手史蒂夫·米奇尔被暂停其编辑工作,BBC 继性丑闻之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信任危机。

5. 新闻特稿

【答案】新闻特稿是指以报道新闻事件为其主要内容的特稿。它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政治冲突、建设成就、社会矛盾、政府举措、刑事犯罪,及一切构成人们关注热点的新闻事件都会成为特稿的报道对象。新闻特稿通常担负两个最为重要的任务,一是向读者提供新闻事件详细过程的描述,帮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细节,让读者去切身感受新闻事件; 一是向读者提供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的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去认识新闻事件的复杂性,让读者深刻地理解新闻事件。

6. 体制性失实

【答案】体制性失实是指因某种价值观对新闻报道发生强烈作用时而造成的新闻失实。价值观同新闻传播活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定的价值观不仅关系着新闻传播活动,而且要在对新闻传播实施领导和导向的过程中使其为自己服务。从这个意义上看,新闻传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其真实性的实现不可能不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二、简答题

7. 简述说明性背景材料的类型及其作用。

【答案】(1)说明性背景材料的类型

说明性背景材料是用来说明和解释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人物的行为、活动的背景材料。它往往是对与新闻事实相关的政治背景、地理背景、历史背景、思想状况或物质条件等情况作介绍和交待,用以说明事物产生的各种因素,揭示事物发生或变化的意义。说明性背景材料的类型主要有历史性背景、地理性背景、事物性背景、知识性背景,以及人物背景等。

(2)说明性背景材料的作用具体如下:

①使新闻内容容易为读者所理解、接受,使新闻的意义显得更为清楚、突出。

②说明新闻事实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说明新闻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全局等关系。

④说明新闻事件的意义。

⑤表现新闻事实的特性。

⑥表达记者对新闻事实持有的观点和倾向。

⑦注释某些专有名词、专用术语。

8. 简述专访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领。

【答案】(1)文体特征

①专访强调的是“访”,它是由“访问”脱胎而成的一种文体。

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较,专访更注重采访手段,专访是正式访问,记者有备而来,事先怀着一个比较明确的、专门的采访目的,多数采访是按预先准备好的既定方案进行。

②专访强调的是“专”,即非专不访:访专人、谈专题。

a. “专”在采访对象上

它是专门对“人”进行采访的,是事先经过选择的“特定的被访问者”、“专门的采访对象”。 b. “专”在内容上

即突出专题性,回答“特定的问题’夕; 突出专一性,某些侧面。

c. “专”在独家的角度上

专访所选择的被访问对象和所报道的内容,要有做专题的新闻背景或者特定的新闻价值。 ③专访的内容是访问活动的实录。

一般专访有三个要素:被访者、记者、现场。通过这些要素营造一种记者、被访者、读者三方同在的时空效果,实现读者与被访者的“近距离交流”。

④叙述角度一般是记者直接出场,主要以第一人称写作。

记者以见证人的身份把读者带入现场,代表读者向被访者提问。专访中记者更加主动,主观色彩比较鲜明,一定意义上记者位于主角地位,引领和控制问题与采访过程。

⑤专访的结构以问答体为主。

专访文体是访问活动的实录,所以选择问答体为主要形式是顺理成章的。多数专访采取了显形问答体,有些专访根据报道效果的需要,也可以处理为隐性问答的散文体

(2)写作要领

①间答整理式

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之一,也是最简单,又最能体现专访文体特征的叙述方式。其写作要领是实录经过整理后的采访过程,以记者提问、受访者回答的问答体发表。

问答整理式的优势在于能最大限度地再现访谈内容,其实录性、可信性与可读性强。

②散文处理式

散文式处理,也可称为隐性问答体。它基本摆脱了一问一答的模式,记者可根据专访报道的需要自由取舍问答的内容,并灵活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穿插叙述访问的情景、过程,或者勾画被采访者的形象、性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