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4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答案】肩负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重任的大学生,应当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面。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假如理想与现实完全等同,那么理想的存在就没有意义。

②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十之中,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成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大学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要学习和掌握反映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更加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为理想而献身,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只有勇于献身、不畏艰苦的人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大学生应该树立起为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在通向理想的道路上,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大学生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地学习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和专业知识水平; 在生活上,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抵制和反对铺张奢华的思想和生活作风; 在工作上,奋发图强,不怕困难,不避艰险,努力完成各项任务。践行艰苦奋斗精神,是大学生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 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案】理想支配着一个人前进的方向,同时也是人前进的精神动力。树立正确的理想可以引导人走向成功,也可以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大学生必须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1)个人理想在人生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它为人指明奋斗目标方向。树立一个好的理想对学习、工作、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有远大理想的人看问题不会狭隘,他会站在比较高的角度看问题,仔细分析问题,以及做出决策的后果估计和对自我发展的作用。其次,一个个人理想明确的人对目标会很明确,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问题,思想迷茫时可以参照理想检查自己的想法,重新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最后,个人理想的确立也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能够为理想奋斗,用理想控制自己的各种想法,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也是个人理想确立的重要作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指导的是社会发展的道路,它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最高的奋斗目标,从而指引社会向前发展。只有有了良好的社会共同理想,整个社会才能有新的发展。个人则必须服从社会理想。因为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体。

(3)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是辨证统一和相互制约的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埋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埋想是个人理想实现的条件,违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个人理想很难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大多数人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着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要靠社会成员个体的努力奋斗。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历史上,国富民强,国破家亡的经验和教训都说明了这一点。只有更多的人把自己的个人理想提升到更高的高度整个社会才能有更大的提升。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是以个人理想为基础,个人理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导向。

3. 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答案】(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内容之间的关系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

③民族精神和时一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

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

④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

(3)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自觉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4. 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答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有效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与资源问题应做到:

(1)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在漫长的物种进化过程中,人从自然界中脱颖而出,成为当之无愧的万物之灵。但无论人如何进化,都改变不了这样的事实: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2)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是有意识、有意志、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人对自然的改造也有两面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是人类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3)自觉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

(4)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

所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避免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

5. 如何认识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答案】男女双方培养爱情的过程或在爱情基础上进行的相互交往活动,就是人们日常所说的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