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量表中,具有绝对零点的是( )。
A. 称名量表
B. 顺序量表
C. 等距量表
D. 比率量表
【答案】D
【解析】比率量表是最高等级的测量量表,既存在绝对的零点也包括相等的单位。等距量表采用相等的单位,但是只有相对的零点。顺序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等级之间的差异只表示顺序关系。称名量表没有相等的单位,没有绝对的零点,不同的名称只有分类的意义。
2. 有一名10岁儿童参加智力测试,他的心理年龄为12岁,其比率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25
【答案】C
【解析】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为:
3. 计算机化自适应测验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 概化理论
B. 经典测验理论
C. 层面理论
D. 项目反应理论
【答案】D
4. 项目难度的分布一般以( )分布为好,这样不仅能保证多数项目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而且可以保证整个测验具有较高的区分能力。
A. 正偏态
B. 峰态
C. 负偏态
D. 正态
【答案】D
【解析】难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区分度降低,研宄显示,项目的平均难度在0.5左右,且项目难度的分布呈正态分布时区分度较高。
5. 关于信度的指标,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信度系数,即实得分数方差与真分数方差的比值
B. 信度指数即是信度系数
C. 测量标准误与信度呈负相关
D. 测量标准误与信度呈正相关
【答案】C
【解析】测量标准误因此测量标准误与信度呈负相关,即信度增加,则标准误变小。
6. Z=A+BZ式中Z 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 、B 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 ),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
A. 整数
B. 小数
C. 负值
D. 分值
【答案】C
【解析】由于在Z 分数中经常出现小数点和负数,而且单位过大,计算和使用很不方便,所以通常需要将Z 分数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量表分数:Z=A+BZ。Z 为转换后的标准分数,A 、B 为根据需要指定的常数。加上一个常数是为了去掉负值,乘以一个常数是为了使单位变小从而去掉小数点。加或乘一个常数并不改变原来分数间的关系,属于线性变换。
7. 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这个过程叫( )。
A. 常态化
B. 线性化
C. 百分制
D. 分布均匀
【答案】A
【解析】当原始分数不是常态分布时,也可以使之常态化,这一转换过程就是非线性的。常态化过程主要是将原始分数转化为百分等级,再将百分等级转化为常态分布上相应的离均值,并可以表示为任何平均数和标准差。
8. 用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比率智商只能进行个体内比较
B. 离差智商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C. 智力年龄会随生理年龄的増长不断发展
D. 比率智商不能满足对年龄单元等值性的要求
【答案】D
【解析】1949年韦克斯勒在他编制的儿童智力量表中首次采用了离差智商取代比率智商。这是因为比率智商的基本假定是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呈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随着人年纪的增长,到约到26岁左右智商就停止增长进入了高原期,所以比率智商不适用于年纪大的时候。
9. 采取前测后测方法,可获得在前测中错误回答某题目而在后测中能够正确回答的被试人数比例,此即该题目的( )。
A. 信度
B. 效度
C. 个人获得指数
D. 通过率
【答案】C
【解析】个人获得指数其值在0至±1.00之间变化,其大小直接反映了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受益的被试比例。信度又称可靠性,即测量的一致性程度,操作化定义指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之比,或者指真实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效度即测验的准确性,也就是一个测验或测量工具能真实地测量出所要测量事物的程度。
10.发展量表是在许多心理特质方面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进行比较所制成的量表,关于其适用性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适用于年纪小的儿童,对成人不适用
B. 对于不同环境之下成长的儿童,分数可以作同样的解释
C. 同样的时间差异在不同的年龄组,其含义是一样的
D. 对于儿童和成年人同样适用
【答案】A
11.下列智力测验中,属于非言语类测验的是( )。
A. 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B.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C. 斯坦福—比纳智力量表
D. 瑞文推理测验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