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调查研究院903地质学基础B[专业学位]之地球科学导论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地球有哪些基本的物理性质?

【答案】地球的基本物理性质包括:

(1)密度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算出地球的质量为5.974X1021t ,再利用地球体积可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5.516g/cm3

(2)压力

地球内部的压力是指不同深度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实质上是压强。在地内深处某点,来自其周围各个方向的压力大致相等,其值与该点卜方覆盖的物质的重量成正比。地内的这种压力又称为静压力或围压,按静压力平衡公式可表示为

上的地球物质平均密度〔即静压力p 等于某深度h 和该深度以

终极绝灭是指一个物种的个体完全消失而不留下后裔。

(2)假绝灭

假绝灭是某个物种经历一定地质年代演化后,采用线系渐变的型式由祖先种演变为后裔种,祖先种绝灭,但物种的谱系仍继续下去。

(3)正常绝灭

正常绝灭是地球历史中新的物种不断形成,老的物种相继绝灭。

(4)集群灭绝

集群绝灭是指在某些地质时期,出现许多生物门类近乎同时地和全球性地大规模绝灭,使生物界绝灭率突然升高。

3. 怎样估计人一地关系面临的现状? 地球科学对此有何作为?

【答案】(1)人一地关系面临的现状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人口爆炸

人口爆炸是当代人类社会必须面对的沉重负担。21世纪人口的激增必然导致人类更多地向地球索取。

②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在目前仍然是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长远来看也是全人类将要面临的普遍问题。

③环境保护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人们能以巨大力量来燃烧、砍伐、挖掘、移动、改变各种各样的物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

④自然灾害

无论是突发性的地震、洪涝、风暴、海啸、泥石流,还是持续的干旱、地方病、地面沉降等,都给人类带来灾难和重大经济损失。

(2)地球科学的作为

①在人口爆炸方面

在对地球负担人口数量极限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作出科学的预测中,地球科学应该作出自己的贡献。

②资源短缺方面

我国是资源短缺的国家。在保障资源、能源供给方面不能仿效依赖进口的发达国家,需要开展大量的地球科学研究工作。

③环境保护方面

加强地球表层的全球变化趋势研究与预测,己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重点。

④自然灾害方面

所有自然灾害的起因又都与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只有通过地球科学的深入研究才能查明致灾原因、成灾机理和找出防治灾害的有效措施。

4. 分析21世纪中开发近地宇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根据中国国情哪此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答案】(1)开发近地宇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①可能性

在从人们向往着进入宇宙到现在,人们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一系列的成就,充分说明开发近地宇宙的可能性。

②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于宇宙的逐步了解,人们充分意识到自己所在的地球是多么宝贵。为了发展,人们大量挥霍地球资源,已经是能源问题日益凸显。随着工业化进程,地球也已不堪重负。所以,这也到了人们该思考未来的时候。是否有合适的星球可以取代地球适宜人类居住使开发近地宇宙变得必要。同时,人们对于宇宙的了解逐渐加多,也意识到自己对于一些宇宙灾难无能为力,若

是有天地球遭受灭顶之灾,是否可以在此之前迁移到别的星球也使得开发近地宇宙变得迫在眉睫。

(2)中国开发近地宇宙的准则

在开发近地宇宙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对于近地宇宙的开发,一盲走在世界的前列。对干保护人类生存而探索宇宙的责任,中国责无旁贷。但也有一此国家开发近地宇宙秉持着唯利是图的想法,为了称霸,为了资源。中国一直以和平发展为目标。所以,在宇宙军备竞赛或是攫取资源的方面,不能投入过多精力。

25. 太阳系如相当面积1000m 的篮球场,估算出地球大小的相当物体。

【答案】根据所给数据,以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近似表示太阳系的半径,则太阳系半径为39.5个天文单位(

设地球相当物体的面积为s ,则有方程式:

计算得结果:

6. 何谓海(洋)流? 大洋中的洋流与大气环流有何关系? 叙述洋流分布的基本规律。

【答案】(1)洋流的概念

洋流又称海流,是海洋中大规模的海水以相对稳定的速度所作的定向流动。

(2)洋流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①地球上的水可以进行气态、液态、固态三态的转换,可以在海陆间、海上、内陆进行循环,伴随着水循环和水的三态的转化,使能量产生转换和转移。

②当一种或多种原因使气温升高时,固态的水就会转变成液态的,液态的水也会转变成气态的水,这种转化过程中就会吸收大量的能量,使气温升得不至过高; 当一种或多种原因使气温降低时,气态的、液态的水就会转变成固态的水,汽态的水也会转变成液态的水,这就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使气温降得不至过低。

③伴随地球上水的三态转变和水循环的实现造成能量的转移和转换,使不同的时间、不同地域的能量得以交换。

,而地球的半径约为6378km ,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