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济学院822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述题
1. 从与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比角度,陈述内生增长理论的“内生性”体现在哪里。
【答案】(1)新古典增长理论将长期增长归因于技术进步,但对于技术进步的来源并未分析,而是作为既定的假设,即经济增长外生化。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长期经济增长率由技术进步的速率g 惟一的决定。因此,按照索洛模型的逻辑,所得出的结论是以假定增长来建立增长模型。
(2)为了解释经济增长的来源,弥补索洛模型的缺陷,罗默提出了一个具有外溢性知识的增长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罗默假设技术进步是通过投资的外在性来实现的,由于知识的这种中间产品性质,使技术具有了外部性,因而整个经济中生产的规模报酬递增。罗默更是通过引入一个显性的研究与开发部门来解释技术进步的内生性来源。卢卡斯则通过引进人力资本积累因素(主要是人力资本的外在性与人力资本生产中的正反馈)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内生性。
(3)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如果对资本K 作出更广义的解释,资本边际收益不变(而不是边际收益递减)的假设就更合理。因为认为知识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性质是不合理的,如果接受知识是一种资本的观点,那么,假设资本边际收益不变的内生增长模型就更合理地描述了长期经济增长。而新古典增长模型井没有把人力资本知识等视为资本,故认定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
2.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影响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限制因素?
【答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影响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限制因素:
(1)政策时滞。例如,认识总需求的变化,首先认识需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其次,认识了需要采取的政策后,从制定政策到国会讨论、表决、通过也需要时间,如果前者称为认识时滞,则后者可称为政策时滞; 最后,从采取了一定政策到该政策见到效果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可称为效果时滞。
(2)不确定性,主要指两方面的不确定性:①各种乘数难以准确地确定,包括各种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以及财政政策乘数等; ②总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例如,本来预测经济萧条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很可能这种政策出台不久,投资需求从而总需求就忽然强劲起来,导致扩张性财政政策变成了通货膨胀的导火线。
(3)外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例如,国际资源价格的大幅度突然波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突发性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原有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会严重影响政策的有效性。如果财政扩张会使利率明显上升,并且使私人投资明显减少,那么财政政策就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
3. 失业、就业和不再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失业现象从表面上看就是过多的劳动力去追逐过少的工作岗位。失业通常分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周期性失业。在统计失业人口时,必须针对那些面对劳动力市场失业的人口,这些人具有劳动能力且在寻找工作,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找不到工作。
所有不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引起的失业都不能计入失业范围。如退休工人、学生、家庭主妇等,这些人并不寻找工作,不算失业,只能称他们不再工作。就业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企业中工作的人。由于疾病、休假等原因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的人不能算作失业人口,也不能计入不再工作的人中。
二、论述题
4. 说明宏观经济学目前的主要共识。
【答案】目前宏观经济学中的分歧还是比较多的,但这并不是说,宏观经济学不存在共识。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有以下几点:
(1)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首先,GDP 是衡量一国经济福利的一项重要指标。实际GDP 衡量了该国满足其居民需要和愿望的能力。从一定程度讲,宏观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决定了GDP 的水平和GDP 的增长。其次,在长期,GDP 依赖于劳动、资本和技术在内的生产要素。当生产要素增加和技术水平提高时,GDP 也随之增长。
(2)制度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宏观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基础性制度,例如清晰界定的产权和不存在腐败,对实现高经济增长是非常关键的。
(3)在长期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宏观经济强调了货币供给的增长是通货膨胀的最终决定因素,宏观经济学界几乎一致同意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名言:“通货膨胀时时处处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4)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与服务的数量
在短期,价格是戮性的,所以总需求至关重要。由于总需求在短期影响产出,所以,所有影响总需求的变量都能够影响经济波动。由于总需求的变动对短期波动是重要的,政策制定者对经济进行密切的监控。
(5)在短期,政策制定者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权衡
在短期,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取舍关系。宏观经济学已经说明,政策制定者可以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节总需求,从而使得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处于可控范围。
(6)预期是重要的
理性预期理论强调经济主体一般受到最优化行为的驱动,因而他们对未来变量的预期应该是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作出的最优预测。
5. 试分析利率的上升如何减少住房投资流量。
【答案】利率上升减少了住房投资流量,因为它减少了住房需求量和提高了住房建设成本。分析如下:
利率是借贷的成本,很多购房者通过向银行借款来购买住房,利率上升,增加了借款成本。即使有些购房者不必通过借贷购买住房,他们也会对利率做出反应,这是因为利率是以住房形式持有财富而不把财富存入银行的机会成本。因此,利率变动会影响住房需求。图表示利率上升对住房投资流量的影响。利率上升,使住房需求曲线从D 0下移到D 1,这导致住房的相对价格下降,较低的相对价格减少了住房投资,即从I HO 下降到I H1。
图 利率上升对居住投资量的影响
另外,利率上升使住房建筑成本增加,客观上影响了建筑企业投资的积极性。随着利率水平的上升,建房利润下降,住房供给量就减少,从而减少件房投资流量。
三、计算题
6. 设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 S =2000+P,总需求函数为Y d =2400-P。求:
(1)经济的均衡产量和均衡的价格水平。
(2)若经济遭受冲击,使总需求曲线向左方平行移动10%,求该经济新的均衡点所对应的产量和价格。并说明使经济恢复到(1)所示的均衡状态所应采取的政策选择。
(3)若总供给曲线也向的均衡状态所应采取的政策选择。左方平行移动10%,求该经济新的均衡点所对应的产量和价格。
【答案】(1)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Y s =2000+P,总需求函数为Y d =2400-P。经济均衡条件为Y s =Yd ,即2000+P=2400-P。求解可得:Y*=2200,P*=200。即经济的均衡产量为220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200。
(2)若经济遭受冲击,使总需求曲线向左方平行移动10%,新的总需求函数为Y d =2160-P。经济均衡条件为Y s =Yd ,即2000+P=2160-P。求解可得:Y*=2080, P=80。即经济的均衡产量为2080,均衡的价格水平为80。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