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820新闻传播实务之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事实在论证中的作用。

【答案】事实在论证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选择真实的事实

①如果评论所列举的事实不存在或是虚假的,那么,这个评论也经不起检验。如果新闻评论中用了假事实,那么,以此事实推出来的道理也站不住脚。

②在新闻评论的论证中,对所举事实一定要审慎:要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要认真核查事实报道的出处。

(2)选择新鲜的事实

新闻评论的新,除要求文章的观点新外,评论所依赖的事实也应该尽量的新鲜。新鲜的事实本身即有很强的吸引力,加上由此引发的评论,能更好地感染、说服和引导受众。

(3)选择典型的事实

一般而言,新闻评论中的典型事实选择可考虑以下几点:

①时代性,即该事例的运用反映了当今时代的特征和特点,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②针对性,即该事实的运用既能反映该类事物的现状,又能促进该类事物的改变和促进它的发展。

③独特性,即该事例是其他场合所没有或很少见到的。

④新闻性,即该事例是最近出现的事物,与评论写作的时间即离较短。

(4)选择变化中的事实

①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新闻评论也需要根据变化了的事实发表意见,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样的评论才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

②选择变化中的事实,要求评论员一定要关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件和这个事件发展的趋势,深刻认识事件中隐藏的本质及规律性的东西。在某些情况下,作者还需要作一些超前预测,这些分析和判断都需要作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

2. 学习评论写作的正确的态度是什么?

【答案】(1)学习新闻评论写作的原因

①新闻评论在媒体上的地位突出。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传播的灵魂和旗帜,在直接影响社会舆论方面最具权威和力度。具体而言包括以下方面:

a. 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政治面貌的旗帜,加强新闻评论是提高媒体引导力、影响力和核心竞

争力的基本一环,新闻评论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媒体工作水准的重要依据之一。

b. 就新闻媒体而言,新闻评论往往是整个报纸宣传的纲,抓好评论这一环,就可以把全部报道工作贯穿起来。

②当前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的急迫需要。重视新闻评论,不断改进和加强评论工作,这是我国现代民主报刊的一贯传统,更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和党报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广大受众阅读需求发生变化提出的必然要求。

a. 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新闻趋于同质化,评论成为媒体张扬个性、显示水平的重要标杆,而媒体普遍缺乏评论工作者。

b. 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改革要求编辑部全体人员都要学会写新闻评论,因为依托新闻报道配发的评论最为常见,宣传效果也好,这就需要深入现场的记者、通讯员自己动手配评论。

③学习评论写作是做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a. 评论素养应当成为每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之一。评论和述评是高层次的新闻报道,培养名记者的一条重要方法是多写评论和述评。

b. 提高评论素养使记者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迷离混沌的生活事件中,进行抽象概括,捕捉事物的本质,理出报道的主线,提炼新颖而深刻的报道主题,不仅能够得心应手地采写好新闻报道,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配发多种形式的评论,增强传播效果。

(2)学习评论写作的下确态度

①打破“评论神秘”的观念,树立苦战能过关的志向。

新闻评论写作有规律可循,本身并不神秘,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逐步掌握。冲破了思想牢笼以后,还必须树立苦战攻关的精神,并辅之以正确的方法。

②克服“评论无学”的思想,认清评论与政治及理论的关系。

“评论无学”的思想,既是对新闻评论的误解,又是对自我创造精神的束缚。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党的现行路线、方针、政策,是评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新闻评论不是学术探讨,更不是政策、指示的翻版,而是具有强烈时效性的“时评”。要做到分析客观形势,阐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将上头精神与基思路调整到党的“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上来,将政府关注、又有能力解决的民生问题作为自己评论选题的主基调,找准时点,及时“发言”,不仅获得了读者的好评,还获得了两次意想不到的成功。

2006年年底,我在政协举行的均衡教育专题协商会上了解到,个别小学名校的地段外招生名额,己经在借读费之外“卖”到了1万元。于是,我写了一篇评论《市长的孩子上什么学校》,将我在参加市政协均衡教育调研组到铜陵考察学习中的见闻一一分管教育的副市长自己的孩子就近上普通学校,从而带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故事”写进评论,先“吹吹风”。此文一见报,立刻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报社热线收到许多电话,本市的几家网上论坛也对此事展开了热烈讨论。趁热打铁,我牵头新闻界的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要求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地分配小学名校的择校名额。市政协高度重视我们的提案,将其改成“社情民意”直报市委市政府领导。我又结合新华社播发的南京在省直机关幼儿园招生中采取摇号的新闻,在我的专栏里写了评论《摇号,一

个不错的选择》,建议我市小学名校地段外招生名额采用摇号的方式向社会公开分配。紧接着市政协领导将我这个普通委员安排到市政协常委会上,当着市长陈启涛(现在的市委书记)的面发言,建议改革小学名校的招生办法。随后,陈启涛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上,亲自读了我的发言稿,并当即表态:“从我做起,不批条子,不开口子,公开摇号”。当年市政府就发文改革了招生办法,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家长代表到现场监督,公开摇号分配小学名校的地段外招生名额。

今年3月7日晚上,我在网上看到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印花税还有下调空间。对此新闻,我认为可以看作政府意在降低投资者交易成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但是我想,印花税已处在只向卖方单向征收千分之一的历史最低水平,下调空间不大。真要减轻股民负担,券商让利的空间要大得多。而在我们安徽,股民意见最大、反映强烈的是在佣金之外券商收取的“五块钱”。股民之所以叫它“五块钱”,是因为这笔5元钱的收费,没有名目,我所开户的券商,干脆就叫“其他费”,而且都是双向收取,买卖一次股票就要在佣金之外多交不明不白的10块钱,相当于单向卖出一万块钱股票的印花税。如果能取消这笔没有名目的收费,对散户股民来说,比降印花税还要实惠。

但是我也深知,要取消这个“五块钱”困难很大。市物价局为此干预过多次,但券商总是往总部身上推,说是总部的“统一规定”。结果就不了了之,拖了下来。

趁证监会意欲降低交易成本的契机,3月8日我写出了新闻评论《尚主席,先取消“五块钱”如何? 》。当天下午,我将此文上帖到强国论坛,很快被编辑推荐到人民网主页,几个小时就有一万多网友点击,网友们纷纷跟帖,认为这个“五块钱”早就应该取消了。第二天,我的评论在本报见报后,本报热线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电话,支持我的建议。随后,我给证监会尚福林主席和各位副主席写了一封信,进一步说明取消“五块钱”的必要性,同时寄上刊有我的评论的报纸。

六月初,中国证监会安徽证监局给我打来电话,并随后书面通知我,证监会已将我的建议转交安徽证监局办理。此后他们又多次和我电话联系,并派两位专员到蚌埠,当面征求我的意见。从6月26日开始,全省范围内先后取消了“五块钱”收费,这个拖了十多年的棘手问题,终于尘埃落定。据国元证券和安徽证监局提供的数据推算,安徽股民一年“减负”超过亿元。为此,我们报社党委经过认真研究,专门给我颁发了1000元的“最佳影响奖”。这是本报的历史上,第一次为一篇言论颁发如此重的奖励。市直机关工委书记颜以庆来本报视察工作时,专门来到我的办公室,拉着我的手,高兴地说:“锡钮啊,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股民都要感谢你! ”

这两次意想不到的评论效果,为我“找准共振点,说了不白说”的观点,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明。

(摘自:江锡钮的新浪博客)

3. 广播谈话类节目的发展前景如何?

【答案】(1)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随着广大听众对广播传播的需求越来越高,广播评论得到不断开拓创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纵横”为代表,各省、市电台都陆续推出一批新闻评论性专栏,又称热点、焦点节目。这些节目,努力探索广播媒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