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881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集权与分权
【答案】集权与分权是指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分配方式。
(1)集权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①集权是指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较多的集中在企业上层的一种组织形式。
②优点:有利于集中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 有利于管理工作实现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
③缺点:限制了中下级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信息传递慢; 企业缺乏适应性和灵活性。
④适用于规模不大、经营内容比较单一、地区分布较集中的企业。
(2)分权及其优缺点、适用范围
①分权是指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分权主要有两种:A. 按管理的主要过程或职能进行分权,将供应、生产、销售等部门决策权力交给各部门的负责人; B. 按产品或按生产和销售的地区进行分权,各个地区可以实行独立经营,单独核算。
②分权的优点:A. 有利于各事业部对所负责的产品或地区从计划、生产到销售进行统一管理,从而调动事业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层领导者发挥才干和培养高层管理人员提供条件; B. 企业最高管理层摆脱了日常经营管理事务,可以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问题; C. 各事业部对环境变化反应迅速,信息沟通快。
③分权的缺点:A. 易产生本位主义,相互协调困难,统一指挥与调度不够灵活; B. 一些职能管理机构重复设置,管理费用增加。
④适用于规模较大,产品品种多、市场变化快、地区分散较广的企业。
集权与分权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分权或集权。
2. 群体
【答案】群体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活动中,具有某些共同的利益需求或思想情绪、情趣,通过特定的相互关系而结成的两人以上的集体。群体有其自身的特点:①成员有共同的目标; ②成员对群体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群体内有结构,有共同的价值观等。
3. 组织文化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主要特征包括
超个体的独立性、相对稳定性、融合继承性和发展性。
4. 反馈控制
【答案】(1)反馈控制的概念
反馈控制又称事后控制、成果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己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这类控制主要是分析工作的执行结果,将其与控制标准相比较,发现已经发生或即将出现的偏差,分析其原因和对未来的可能影响,及时拟定纠正措施并予以实施,以防止偏差继续发生或防止其今后再度发生。
(2)反馈控制的优缺点
①优点:A. 反馈控制为管理者提供了关于计划的效果究竟如何的真实信息; B. 反馈控制可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
②缺点:A. 只能事后发挥作用,任何供以反馈分析的结果都是既定的、不能改变的结果,惟一的作用是为以后类似的工作提供警戒与参考; B. 偏差发生与被发现并得到纠正之间有较长一段时滞,这必然对偏差纠正的效果发生很大影响。
5. 变革型领导
【答案】(1)变革型领导的定义变革型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个人魅力对追随者进行个人关怀与智力上的开发,以达到更高层次的目标。
(2)变革型领导的特点①具有领袖魅力,能够提供愿景规划和组织使命,灌输荣誉感,赢得尊重和信任; ②具有感染力,能传达高的期望,使用各种方式强调努力,通过简单明了的方式来表达重要目标; ③具有智慧刺激的技能,能够激发智力、理性和深入细致的问题解决活动; ④拥有个性化关怀,能够关注个体,对不同员工不同对待,有针对性的给予指导和建议。
二、简答题
6. 简述马萨诸塞车祸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对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案】1841年的一天,在马萨诸塞至纽约的铁路上发生了令美国震惊的火车相撞事件,造成20多人死亡,举国哗然,美国媒体对火车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了平息这次事故引起的民愤,火车公司不得不进行了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了管理权只拿自己的红利,公司开始聘请有才能的管理人员管理公司,火车公司从此开始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对管理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
(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7. 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 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
【答案】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被广为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的规则。
(1)伦理的特性
①非强制性。伦理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体现了自觉性和内在性。社会舆论通过普遍存在于社会成员中的一种特殊心理机制一一荣辱心,而对个人产生强大的约束力。良心和义务也是使社会舆论起作用的个人自我控制的道德心理机制。
②非官方性。伦理是约定俗成的,不像法律那样需要通过行政命令或法定程序来制定或修改。个人的伦理评判也无须官方的批准。
③普适性。除了少数不具备行为意识的人,所有人都要受伦理的指导、调节和约束。法律只对违法者起作用。伦理则对包括违法者在内的一切人起作用。
④扬善性。伦理既指出什么是恶的、不应该的,也指出什么是善的、应该的。它不仅对不符合伦理的行为予以批评、谴责,也对符合伦理的行为,尤其是高尚的行为,予以褒奖、鼓励。
(2)伦理与法律的关系
①伦理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伦理是不成文的法律,法律是最低程度的伦理。伦理规范往往是法律制定、修改、废止的依据。许多法律起初只是伦理规范,后来随着问题严重性和公众呼声的提高,这些伦理规范升格为法律。
②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相互补充。伦理可以引导人们遵守法律,而法律可以作为维护伦理的威慑力量。伦理可以用来防范尚未发生的违法行为,而法律可以用来制止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
(3)伦理与效益的关系
①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采取伦理经营的企业通常设立远大目标,把伦理分析融进决策中,能吸引并留住人才,信誉卓著从而赢得较多的顾客,在经营困难时能得到利益相关者的理解与支持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②在企业的伦理经营与长期效益之间有某种程度的正相关关系。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会显著损害其长期效益。
③效益与伦理具有兼得的可能性。
④效率有两个基础,一个是物质技术基础,一个是道德基础。只具备效率的物质基础,只能产生常规效率。有了效率的道德基础,就能产生超常规的效率。
8. 领导方式情景论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领导的有效性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等共同决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领导方式。这种观点被称为权变理论或情境理论,著名的研究有菲德勒模式、路径一目标理论、领导者参与模型和生命周期理论等。具体内容如下:
(1)菲德勒权变理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