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集美大学财经学院801西方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帕累托标准
【答案】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简称为帕累托标准,是指如果至少有一人认为A 优于B ,而没有人认为A 劣于B ,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 优于B 。
利用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可以对资源配置状态的任意变化做出“好”与“坏”的判断: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 否则认为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更进一步,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换言之,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还存在有帕累托改进,即在该状态上,还存在某种(或某些)改变可以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状态就不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2. 需求交叉弹性
【答案】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交叉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 XY 表示需求交叉弹性系数,用ΔQ X 表示商品X 的需求量的变化量,ΔP Y 表示相关商品Y 的价格的变化量,则需求交义弹性公式为:
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以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正值。
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负值。
若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尚品
的价格变动作出反应,相应的需求交叉弹性系数为零。
3.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答案】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之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设想的数字来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如消费者消费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因此第一个包子比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大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因此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描述商品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
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效用的认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说明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都能用各自的方法推导出商品需求曲线,只是它们用来表述的工具不同。其中,基数效用论的工具是边际效用,而序数效用论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4. 交换的契约曲线
【答案】交换的契约曲线也称为合同曲线,是交换双方进行交换时最有效率点的轨迹。该曲线上的任意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可以用埃奇握斯盒状图来说明交换的契约曲线,如图所示。
交换的契约曲线的形成
图中,画出了消费者A 、B 消费两种商品X 、Y 的无差异曲线。两横轴分别表示A 、B 消费X 的数量,两纵轴分别表示A 、B 消费Y 的数量。凸向原点O A 的实曲线I A 、II A 、III A 为消费者A 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O B 的虚曲线I B 、II B 、III B 是消费者B 的无差异曲线。A 、B 两人的无差异曲线分别相切于点P 1、P 2、P 3,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CC' 。
A.B 的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因此CC' 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效用的交换。
在契约曲线外的点如D 点,A 、B 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把商品在A 、B 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A (或B )的效用情况下,提高B (或A )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II A 进行,则到达P 2点时没有改变A 的效用,而B 的效用
从I B 水平提高到II B ; 如果重新分配沿着II B 进行是同样的道理。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都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
5. 期望效用
【答案】期望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获得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如果用P 和1-P 表示两种结果W 和Q 发生的概率,则期望效用函数可记作:
EU=PU(W )+(1-P )U (Q )
可以看出,消费者的期望效用就是消费者在不确定条件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的效用的加权平均数。由于期望效用函数的建立,对不确定条件下的消费者面临风险的行为的分析,就成了对消费者追求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为的分析。
6. 稀缺
【答案】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欲望)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一方一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另一力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满足这种欲望的物品,有的可以不付出任何代价而随意取得,称之为自由物品,如阳光和空气。但绝大多数物品是小能自由取用的,因为世界上的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有限,这种有限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称之为“经济物品”。这样,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的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从稀缺性出发,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如机器、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提供消费。”
7. 边际产量
【答案】边际产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例如,在生产中如果只有劳动L 是可变投入,则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表示为:
假设生产函数连续且可导,从而可以用总产量对可变投入量求导得出边际产量,即
这样,在某一产量上的边际产量,就是该产量相对于总产量曲线上一点的斜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