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42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工作轮换

【答案】工作轮换是指使各级主管人员在不同部门的不同主管位置或非主管位置上轮流工作,以使其全面了解整个组织的不同工作内容得到各种不同的经验,为其今后在较高层次上任职打好基础。工作轮换有两种具体形式:一是受训者到不同部门考察工作但不会介入所考察部门的工作; 二是受训者介入不同部门的工作。工作轮换有利于促进员工对组织不同部门的了解,从而对整个组织的运作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决策能力,帮助他们选择更合适的工作; 有利于部门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但也会存在诸如增加培训费用、难以培养专业化人才等不足。

2. 网络图

【答案】网络图是用箭线和节点将某项工作的流程表示出来的图形。根据绘图表达方法的不同,分为双代号表示法(以箭线表示工作)和单代号表示法(以节点表示工作); 根据表达的逻辑关系和时间参数肯定与否,又可分为肯定型和非肯定型两大类; 根据计划目标的多少,可以分为单目标网络模型和多目标网络模型。其组成元素为箭线、节点和线路。节点和箭线在不同的网络图形中有不同的含义,在单代号网络图中,节点表不工作,箭线表示关系,而在双代号网络图中,箭线表示工作及走向,节点表示工作的开始和结束。线路是指从起点到节点的一条通路,工期最长的一条线路称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上工作的时间必须保证,否则会出现工期的延误。

3. 目标

【答案】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期间想达到的最终成果。一个完整的目标,首先要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其次,目标应当是可以度量的,通常可以用一个或者是一组数量指标来表示。

日标的特点:①组织的目标是一个层级体系; ②组织的日标要构成一个有机的网络; ③目标是多样的。

目标一旦明确,管理人员就必须完成两项工作:①通过计划工作将目标分解; ②协调统一,使企业组织的各种愿望尽可能地与所明确的目标统一起来。

目标的性质:①目标的层次性; ②目标网络; ③目标的多样性; ④目标的可考核性; ⑤目标的可接受性; ⑥日标的挑战性:⑦目标的信息反馈性。

4. 信息

【答案】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图所示。

图 从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信息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的不确定性;

(2)内容的可干扰性;

(3)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二、简答题

5. 管理幅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 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

【答案】(1)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工。管理劳动分工的必要性缘于管理者有效管理幅度的有限性。管理幅度决定了组织中的管理层次,从而决定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与结构,必须分析管理幅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这就不可避兔的提出了管理幅度。

(2)管理幅度是管理者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任何组织都需要解决主管人员直接指挥与监督的下属数量问题,但在同样获得成功的组织中,每位主管直接管辖的下属数量却往往是不同的。努力去确定一种适用于任何组织的管理幅度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能有结果的。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要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①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则可以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就下属的请示提出恰当的指导建议,管理的幅度便可适当宽些。

②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包括:a. 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越接近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的决策职能越重要,所以其管理幅度要较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小; b. 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若工作相似性越大,则管理幅度可适当宽些; c. 计划的完善程度。计划制订得越详尽周到,则管理的幅度便可适当宽些; d. 非管理事务的多少。非管理性事务越多,则对管理幅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③工作条件。包括:a. 助手的配备情况。如果有关下属的所有问题,不分轻重缓急,都要主管去亲自处理,那么,必然要花费他大量的时间,他能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也会受到进一步的限制; b. 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处理信息的手段越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宽些; c. 工作地点的相近性。不同下属的工作岗位在地理上的分散,会增加下属与主管以及下属之间的沟通困难,从而会影响主管的管理幅度。

④工作环境。环境变化越快,变化程度越大,组织中遇到的新问题越多,下属向上级的请示就越有必要、越经常,上级能用于指导下属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因为他必需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环境的变化,考虑应变的措施。因此,环境越不稳定,各层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越受到限制。

(3)管理层次受到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正比:组织规模越大,包括的成

员越多,则层次越多; 在组织规模己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反比: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属越多,管理层次越少; 相反,管理幅度减小,则管理层次增加。

6. 管理者技能与管理层次之间有何联系?

【答案】(1)管理层次又称组织层次,是指从最高一级领导职务到最低一级管理组织的各个职务等级。管理层次是描述组织纵向结构特征的概念。一般说来,组织规模越大,人数越多,管理幅度越小,也就需要越多的层次。但层次越多,对组织的消极影响也就越大。层次过多,不但会影响信息的有效沟通,增加协调的困难,而且浪费时间、精力和经费,造成机构臃肿,组织反应缓慢。

(2)管理人员按层次分为:

①高层管理人员。即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②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特别注意日常的管理工作。

③基层管理人员。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一般而言,高层管理人员花在组织和控制工作上的时间要比基层管理人员多,而基层管理人员花在领导下作上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人员多。

(2)管理人员的技能要求(见图)

①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②人际技能。指与处理人事关系有关的技能,即理解、激励他人并与他人共事的能力。

③概念技能。指综观全局、认清为什么要做某事的能力,也就是洞察企业与环境相互影响之间复杂性的能力。

图 管理层次与管理技能要求

从图可知,管理技能的相对重要性随管理者在组织中层次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基层管理人员来说,技术技能最为重要,人际技能也是非常有益的,但概念技能的要求则相对较弱; 对于中层管理人员而言,技术技能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人际技能的要求变化不大,但概念技能显得更为重要;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概念技能和人际技能最为重要,技术技能则相对无足轻重。尤其在大企业中,高层主管可以充分借助其下属人员的技术技能,因而对其自身的技术技能要求小高。但在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