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研究方法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基本概念
1. 研究主题
【答案】研究主题,是指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与研究问题相比,研究主题显得相对宽泛,也更有一般性。一般来说,一个研究主题中,可以包含许多个不同的研究问题。而选择研究问题的过程则常常是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2.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答案】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是指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 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
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有:
(1)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2)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最好要涉及变量间的关系,即变量A 与变量B 是否存在关系。
3. 同组研究
【答案】同组研究又称为定组研究或追踪研究,它是指对同一组人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的研究。同组研究主要用来探讨人们的行为、态度或意向的改变模式和变化过程,分析影响这种改变的各种因素。
同组研究与同期群研究比较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同组研究每次研究时,所用的都是同一个样本。
4. 简化论
【答案】简化论又称作简约论,它是指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从形式上看,简化论的错误正好与区群谬误相反。
在研究者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来进行测量,而做出的是有关集群的分析单位是如何运行的结论时,或者说在研究者所拥有的是微观的有关个人如何行为的资料,但是他所做出的却是有关宏观层次的单位如何运作的结论时,这种错误最容易发生。
5. 信度
【答案】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
一致的程度。即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信度分为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折半信度三种基本类型。
二、思考与实践
6. 分析你所找出的那几篇社会研究报告中所用的分析单位是什么。
【答案】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称为分析单位。换句话说,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将被分析和描述的对象(人或事物)。
分析单位的类型包括以下五种:
(1)个人
社会研究方法自身的性质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所用的分析单位最经常地是社会中的个人。正是通过对个人进行描述,并将这些描述进行聚合和处理,我们才能够描述和解释由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群体,以及由个人的行为和态度所构成的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现象。
(2)群体
由若干个人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群体本身,也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以各种社会群体为分析单位的研究与那些以个人为分析单位的研究,在描述的对象上有所不同。当以社会群体作为分析单位时,它们的特征有时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
(3)组织
各种正式的社会组织,比如工厂、公司、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等,同样可以成为社会研究中的分析单位。由于组织与群体一样,都是由若干个个人组成的,因而作为分析单位的组织所具有的某些特征,往往也在一定程度上与组成它的个人有关。有时,对同一现象的研究,会依据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分析单位。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分析单位的复杂性。
(4)社区
社区作为一定地域中人们的生活共同体,也可以作为研究中的分析单位。无论是乡村、城市,还是街区、集镇,我们都可以用社区的人口规模、社区异质性程度、社区习俗特点、社区的空间范围等等特征对它们进行描述。也可以通过分析社区不同特征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和说明某些社会现象。
(5)社会产品
我们用社会产品一词来概括那些无法包括进前述几种分析单位类型中去的其他一些分析单位形式。其范围涉及各种形式的人类行为以及由人类行为所导致的各种社会产物。
(具体例子略)
7. 简述问卷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案】调查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一是自填问卷法; 其二是结构访问法。
(1)自填问卷法指的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发送给(或者邮寄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自己阅读和填答,然后再由调查者收回的方法。结构访问法则是指调查者依据结构式的调查问卷,向
被调查者逐一地提出问题,并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在问卷上选择合适的答案的方法。在这两个大的类别中,又根据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出不同的子类型。自填问卷法中又可分为个别发送法、集中填答法、邮寄填答法和网络调查法。
(2)结构访问法中又可分为当面访问法、电话访问法等。
8. 分析上述社会研究课题的来源,并评价它们的课题明确化工作。
【答案】社会研究的问题的主要来源有:①现实社会生活; ②个人特定经历; ③各种文献资料。在实际选择一项研究问题时,要使一种最初的、粗略的、一般性问题,转变成为焦点集中的、切实可行的研究问题,就必须进行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工作。
(1)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含义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是指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
(2)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
①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
对于初学者来说,要使所研究的问题明确化,可以采取先将宽泛的问题转化为狭窄的问题、将一般性问题转化为特定的问题的做法,通过不断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来达到这一目标。
②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
对问题进行陈述时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a. 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明白,同时,在对研究问题进行界定、陈述和明确化的过程中,最好能运用变量的语言,且采用提问的形式。一个常用且有效的提问形式是:“现象(或变量)A 与现象(或变量)B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
b. 除了单纯的描述研究外,问题的陈述必须至少包括两个变量。
c. 问题陈述必须是可检验的。可检验的含义是指所研究的问题必须能够产生不止一种回答。(具体例子略)
9. 什么是抽样中的随机性? 为什么概率抽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答案】(1)抽样中的随机性即是指抽样的随机抽取,随机抽取就是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入选样本。或者说,总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被抽中的概率相等(也即被抽中的机会相等)。而且,任何一个个体的入选与否,与其他个体毫不相关,互不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的抽取都是相互独立的,是一种随机事件。
(2)概率抽样的方法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是因为在各种随机事件的背后,存在着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正是这种概率决定着随机事件的发展变化规律。概率抽样之所以能够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其原理就在于它能够很好地按总体内在结构中所蕴涵的各种随机事件的概率来构成样本,使样本成为总体的缩影。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