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41环境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专性吸附/非专性吸附

【答案】专性吸附是指非静电因素引起的土壤对离子的吸附; 非专性吸附是指土粒表面由静电引力对离子的吸附。如砷,在土壤中砷主要是通过阴离子交换机制而被专性吸附,

当体系的升高时,

有利于砷的解吸。升高,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增加。

2. 气温垂直递减率【答案】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一般来说,气体在加热或降温的过程中,如果其高度变化,那么气压也会变化,气压的变化会导致气体膨胀或者收缩,膨胀可以使温度降低,收缩可以使温度升高。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同,气温垂直递减率可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

3. 生物转运

【答案】生物转运是指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和方式同机体接触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过程的总称。根据物质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可分为膜孔滤过、被动扩散、被动易化扩散、主动转运、胞吞和胞饮。

4. 肠肝循环

【答案】肠肝循环是指有些物质由胆汁排泄,在肠道运行中又重新被吸收的现象。这些物质呈高脂溶性,包含胆汁中的原形污染物或污染物代谢结合物在肠道经代谢转化而复得的原形污染物。能进行肠肝循环的污染物,通常在体内停留时间较长。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急性毒性?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是什么?发生降解时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急性毒性的定义

急性毒性是指一种时间较短的快速严重的反应。急性中毒干扰必需的生理过程,导致各种症状,甚至死亡。

(2

)表达急性毒性的指数

急性毒作用一般以半数有效剂量

或半数有效浓度

来表示。

和是和分别是数值毒物引起一群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和毒物浓度。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

则毒性越低。

急性毒作用也可用半数致死剂量

(3

)发生降解时的条件

存在适当发生条件时

当适当的代谢活性表达时

当污染物、营养素和生物之间有接触时

当毒性和优先利用没有产生时。或半数致死浓度来表示

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根据半数致死剂量,一般分为4或5级。

6. 简述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答案】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如下:

(1)从概念上讲,分配作用是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吸附作用是指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对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2)分配作用的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而吸附作用的是非线性的。

(3)分配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比吸附过程小。

(4)分配作用中不存在竞争吸附,而吸附作用存在竞争吸附。

(5)分配作用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吸附作用主要为化学键力。

7. 简述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组成和相互转化规律。

【答案】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组成和相互转化规律如下:

(1)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

Whitby 等人依据大气颗粒物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按这个模型,可把大气颗粒物表示成三种模结构,即爱根(Aitken )核模

’和粗粒子模

(2)三模态转化规律

爱根核模主要由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所构成;

积聚模

三、论述题

8

. 举出一个DDT 生物蓄积的例子,

并解释DDT 在食物链中生物累积的原因。

【答案】

(1)生物蓄积定义

生物蓄积是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化,则会出现该污染物质在体内逐増的现象。蓄积量是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和排泄各量的代数和。机体的主要蓄积部位是血浆蛋白、脂肪组织和骨骼。

(2)DDT 生物蓄积的例子

DDT 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用药6个月后的农田里,仍可检测到DDT 的蒸发。DDT 污染遍及世界各地。从漂移1000公里远的灰尘到南极溶化的雪水中仍可检测到微量的DDT 。一般情况下,非农业区空气中的DDT 的浓度范围为小于

(3)DDT 在食物链中生物积累的原因

原因是其具有生物蓄积性的化学基础,即相比于水中,DDT 更易溶于脂肪。农业居民区其浓度范围在开展灭蚊喷雾的居民内DDT 的浓度更高,据记录高达

9.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进行扩散的因素有哪些?举例说明。

【答案】(1)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水分含量、吸附、孔隙度和温度及农药本身的性质等。

(2)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扩散的因素的例子

土壤水分的含量

Shearer 等对林丹在粉砂壤土中的扩散研究表明:干燥土壤中无扩散;含水

气态扩散系数最大;含水

增加,两种扩散系数都增加;

加,非气体扩散系数下降;

土壤吸附的影响

吸附作用是农药与土壤固相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过程,直接影响其他过程的发生。如土壤对除草剂2, 4-D 的化学吸附,使其有效扩散系数降低。

总扩散系数和随水分的随水分的增非气态扩散系数最大;随水分的增加,总扩散系数下降;含水随水分的增加,非气体扩散系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