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

关键词:高等数学 学习兴趣

  摘要


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在课程改革的驱势下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已有的兴趣培养的研究中,研究对象多是普通中小学教学,在高等教育中的研究比较少,尤其是《高等数学》这一门课程一直以来因其重视数学的逻辑体系和系统性而忽视学生学习的心理发展及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数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而忽视数学的人文性的展现,给大多数学生造成了数学刻板、枯燥、缺乏情感的印象,从而使不少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因此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就显露了出来。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学习兴趣指的是“在学习活动中,每个学生基于自己对某一项或某几项学习内容(科目)的需要、愿望或情感而表现出来一定的趋向性和选择性。”
在高等数学的教材中蕴含了极其丰富的背景知识。比如一些概念产生的过程、数学家的故事,尤其是女数学家的事迹也能促进广大女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数学的美、数学的实用性。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这些内容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在参考兴趣教学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在对西安师范学校2004级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统计、比较和分析研究,在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尝试。
作者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从以下角度进行了尝试:
首先,新课程的理念中指出教学不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还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老师和学生应是教学的共同体,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其次,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课本进行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力挖掘教材中的背景知识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一方面在讲新概念时介绍一些数学概念产生的背景材料,这是我的第二个途径;另一方面就数学家生平故事、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行专题的介绍分别作为第三、四、五种途径。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播。
 通过一学期的利用数学背景知识促进学生兴趣的教学实践,以上的几点做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渗透进行的。经过了一学期的尝试,效果究竟如何呢?作者通过对实践过程中实验前后两个班兴趣调查问卷,及学习成绩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数学的兴趣都有所提高。由此说明上述方法在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贯穿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适时的渗透相关数学背景知识,那么学生将不会厌烦数学,他们会乐于接受数学,将会极大的促进我们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