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911专业理论[专业硕士]之西方音乐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维塔利

【答案】维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 1632~1692)是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有大量的声乐作品,他的器乐作品尤其值得关注。他生前出版了4卷合奏奏呜曲和5卷合奏舞曲,这两类不同的器乐曲后来分别被称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他是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的奠基人之一。

2. 蒙泰威尔第

【答案】16世纪末至17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作曲家,1590年起供职于曼图亚公爵府,1613年起任职于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是威尼斯歌剧乐派的奠基人,完整留存歌剧作品《奥菲欧》、《尤

,确定歌剧中独唱与合唱、主调与复调、声乐与器乐之间的比利西斯返乡记》和《波佩亚的加冕》

,并在器乐中采用弦乐的震音和拨弦等例关系,强调以音乐手段表达人的情感,创立“激情风格”

新手法。所作世俗声乐作品包括9卷牧歌,努力深化音乐的表现力,运用了大量背离传统的手法,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蒙泰威尔第在继承文艺复兴音乐成果的同时开创了巴洛克新的声乐和器乐风格。

3. 夜曲

【答案】具有打情气质的钢琴曲,旋律宽广婉转、优美如歌,创始人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他作有20首夜曲。浪漫主义钢琴夜曲在肖邦手中发展到顶峰,他扩大了夜曲的规模,使之能够表现更加深邃的内容,情感表现也从单一的“夜间抒情曲”发展到戏剧性与思想性兼有。

4. 纽姆谱

【答案】纽姆谱(neumes )大约产生于8世纪,在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当时,为了帮助圣咏的记忆,人们在歌词的上方写下一些简单的记号,以指示声调的变化,这种简单的符号谱被称为“纽姆谱”。如“·”表示一个较低的音; “/”表示一个较高的音; “

“”表示先低后高的两个音; “”表示逐渐由低至高的三个音; “”表示先高低的两个音; ”表示由低而高再回到低音的三个音,如此等等。但是,纽姆谱也有缺点,它只能提示演唱者回忆起旋律,标明音高的大致趋势,不能起到精确的读谱作用。

5.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答案】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创作的交响曲,受帕格尼尼之托写作,作品描写了贵族青年哈罗尔德游历的经历与感受,融人了作曲家本人漫游阿布鲁奇山的回忆。全曲四个乐章,由中提琴独

奏的反复主题代表哈罗德尔的“固定乐思”。

二、简答题

6. 圣母院乐派对音乐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案】圣母院乐派是指12, 13世纪在法国巴黎圣母院中产生的乐派。该乐派的主要贡献在于:

其一,它是晚期中世纪复调最有活力的中心,在这里复调音乐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最精致。

其二,在复调节奏的记谱上发展得最完善,也有所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丰富的运用。

其三,在“奥尔加农”复音音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华丽奥尔加农和狄斯康特的特点,上方第二声部花唱的音符越来越多,下方定旋律声部中每一个音被无限拖长,演唱中需要几个人轮番换气演唱。下方厚实的支撑与上方流动飘然起伏的旋律,形成了一种空旷感,似乎与耸入石天的哥特塔顶形成呼应,这种变化使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化,更富有神秘的形象感。

圣母院乐派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复调作曲家:莱奥南和佩罗坦。他们是现在所知最早的中世纪作曲家。莱奥南

,华丽奥(Leoninus ,约1135~1200)以擅长写作华丽奥尔加农著称,作有《奥尔加农大全》

尔加农体裁在他手中发展到了顶峰。佩罗坦(

要贡献。

7. 简述沃尔顿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沃尔顿(W.Walton 1902~1983),是20世纪20年代后活跃在英国乐坛上的重要作曲家。

(2)代表作品:

主要有两部歌剧《特罗伊洛斯和克瑞西达》《熊》,两部芭蕾《聪明的贞女》《疑问》,清唱剧《伯沙撒王的宴会》,管弦乐《欣德米特主题变奏曲》,三部协奏曲《中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及两部交响曲。

(3)艺术成就:

①对英国器乐作品及交响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六人团”和斯特拉文斯基的影响,广泛吸收现代作曲技法,继承了埃尔加音乐风格的传统,是英国后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②他的作品以传统音乐为基础,以浪漫主义抒情为特征,强烈的节奏和刺耳的和声等因素显现了独特的音乐个性,确定了他在20世纪英国音乐中重要的历史地位。

8. 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1)格里高利圣咏服务于宗教礼拜,一般为无伴奏的纯人声单声部音乐形式,无明显的节拍特征,建立在教会调式基础上。它以肃穆、节制、无世俗情欲干扰为前提。

,约1160~1205或1225)的成就主要体现在狄斯康特方面,他创作了一批三四个声部的复调作品,在发展音对音作曲技术方面做出了重

(2)歌唱方式大概有四种:独唱、齐唱、交替唱、应答唱。

(3)礼拜仪式中的咏唱分为两类:一是诵经祈祷,这是一种半念半唱的朗诵形式,以拉丁文为歌词,无明显旋律平淡; 二是礼拜歌曲,即我们通常所指的圣咏歌曲,它旋律性强,风格肃穆神圣,按照圣咏与歌词的搭配形式不同,又可分为四大类:

①音节式(syllabic style):一字对一音,音域一般较窄。

②圣咏式(psalinodic style):在同一高度的音上唱出相当数量的歌词。

③音团式或纽姆式(neumatic style):一字对几个音,这是格里高利圣咏巾常使用的方式,旋律比音节式流动。

④花唱式(melismatic )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常见于欢呼歌(allelu :一字对多个音,

ia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