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802宏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资本存量、总投资、净投资和重置投资四者的关系,这四者是否都计入GDP? 它们是否一定都是正数?
【答案】总投资是指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而资本存量则是经济社会在某一时点上的资本总量。假定某国在某年投资是4000亿美元,该国在该年的资本存量可能是2万亿美元(包括厂房、机械设备及存货价值等)。厂房、机器设备等会不断磨损。假定该年磨损掉的资本价值即折旧(当然不仅有物质磨损,还有精神磨损,例如设备因老化过时而贬值)有1000亿美元,则上述4000亿美元投资中就有1000亿美元要用来补偿旧资本消耗,净增加的资本只有3000亿美元,这3000亿美元就是净投资,而这1000亿美元因是用于重置资本设备即用来替换或者说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故称重置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称为总投资,即上述4000亿美元(=3000+1000)是总投资。用支出法计算GDP 时的投资,指的就是总投资。
从上述可知,资本存量、总投资和重置投资不可能是负数,拿总投资来说,即使本年度没有生产任何资本品,总投资也只是零而不能为负。重置投资也不可能是负数,因为设备消耗掉了,即使不补偿,重置投资也只是零,而不可能是负的。但净投资情况就不同,如果本年度生产的资本品不足以弥补资本消耗的折旧,净投资就要成为负数。例如,本年度投入了价值1000万美元的1000台机器,但报废了1万美元/台的1200台机器,这样,尽管总投资达1000万美元,但由于重置投资达1200万美元,因此净投资就是-200万美元。
2.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案】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分析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结合GDP 的概念可以看出,GDP 所度量的是事后的产出,其值显然与观察者将其视为两个国家还是一国的两个地区无关。
3. 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答案】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它是根据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的。
,其中y 为总产出,N 总供给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其生产函数可表示为y=f(N , K )
表示整个社会的就业水平,K 为整个社会的资本存量。宏观经济学假设总产出量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且技术不变,K 为常数。因此,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总供给将主要由经济的总就业水平决定,而经济中的总就业水平由劳动市场决定。从劳动市场均衡条
件
,解出均衡就业量N 0,代入生产函数便可求出总供给。
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市场的均衡。所以,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生产函数和劳动市场均衡的理论。
4.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给出模型稳定状态的条件,并画图说明外生的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有何影响?
【答案】(1)新古典增长模型稳定状态条件的推导
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是:社会储蓄函数为S=sY,s 是外生的储蓄率; 劳动力以一个不变
,其中y 为人均产出,k 的比率n 增长; 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故人均生产函数可表达为Y=f(k )
为资本一劳动比率。
如果用N 表示劳动力,Y 表示产出,则有y=Y/N,n=△N/N。保持给定的人均资本水平k 所必需的投资取决于人口增长和折旧率,考虑到人口增长率恒定,因此经济需要投资nk 来为新工人提供资本,再假定资本折旧是资本存量的一个不变的比率δ,因此保持人均资本水平所需的投资是(n+δ)k 。
,模型基本方程为根据人均生产函数,y=f(k )
因此,在稳态时的y*和k*满足
(2)现在如果提高储蓄率s ,变为s' ,则仍然有
储蓄率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收入。
如图所示,C 和C' 分别是:和s' 下的稳态,可以发现当s 提高时,y 也随之提高。在人口增长率和折旧率不变的情况下,稳态条件是
态时的k*提高,从而使得稳态时的人均收入水平提高。
。因此,s 的提高使得达到稳。 ,也就是说较高的。经济均衡条件为。
图 储蓄率变化对人均收入水平的影响
5. 下列各经济参与者中,哪些在外汇市场上可能是美元的供给者,哪些可能是美元的需求者?
(1)在欧洲旅行的美国人。
(2)想购买美国公司股票的德国投资者。
(3)向美国出日商品的中国企业。
(4)在美国旅行的巴西游客。
(5)从美国进口货物的德国企业。
(6)想在澳大利亚购置房产的美国投资者。
【答案】(1)在欧洲旅行的美国人,需要将美元换成欧元以在欧洲消费,是美元的供给者。
(2)购买美国公司的股票需要美元,投资者是美元的需求者。
(3)向美国公司出日商品得到的是美元,而中国出日商需要将美元换成人民币,因此是美元的供给者。
(4)在美国旅游需要美元来消费,是美元的需求者。
(5)进口美国的货物需要美元,是美元的需求者。
(6)美国投资者在澳大利亚购置房产需要将美元兑换成澳元,是美元供给者。
二、论述题
6. 假定你是一个追求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正处于青年时期,下述事件的发生将如何影响你现期的消费行为:
(1)一位失散多年的亲戚突然与你取得联系,并在其遗嘱中将你列为其巨额财产的唯一继承人。
(2)你目前所从事的行业属于夕阳行,未来几年你将面临下岗的威胁。
(3)医生根据你目前的身体状况预测你可以活到90岁。
【答案】依照跨期效用最大化原理,理性的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时,既要考虑现在又要考虑未来。理性的消费者追求的不是当期效用最大化,而是各期效用总和的最大化。
(1)该事件发生后,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使得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较高的预算约束可以让消费者选择更好的消费组合,增加现期的消费数量。
(2)出于对未来的担忧,预期未来几年可能因下岗而导致收入减少,消费者会减少现期的消费,将现期的收入更多的储蓄起来,以备未来收入减少时用。
(3)一旦消费者获知自己的寿命可能延长后,且能预期年老后由于劳动能力的丧失而导致不能获得收入,理性的消费者会减少现期的消费,将现期的收入更多的储蓄起来,或者进行投资,以备未来收入减少时用。
7. 试述对萨伊定律和凯恩斯定律的评价。
【答案】(1)萨伊定律是法国古典经济学家萨伊在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一书中提出的著名论点,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这一命题的含义是:任何产品的生产除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求外,其余部分总会用来交换其他产品,即形成对其他产品的需求。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用自己的产品去购买别人的产品,所以卖者必然也是买者。一种产品的供给增加,实际上也是对其他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