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13理论与实务课之中国电影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填空题
1. 1930年8月,几家大电影公司合并,成立联华影业公司,在最短的时间内就成为与明星、天一鼎足而立吸引来一批高水准的电影人才,比如导演中的_____、_____、_____,编剧里的_____、_____,再加上阮玲玉、金焰等一代巨星,构成了中国30年代电影无可复制的黄金阵容。
【答案】孙瑜;蔡楚生;史东山;田汉;夏衍
2. 张石川、郑正秋等人创办的旧中国出片最多、历史最长的“_____”影片公司,今天香港“邵氏”公司的前身“_____”影片公司,大中华百合公司,及其它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长城”、“神州”影片公司等,形成了一批比较稳定的电影生产队伍。在20年代末期又由其中一些公司联合成立了“_____”影业公司。进入30年代后,这三家大公司都有所发展,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成为左右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要力量。
【答案】明星;天一;联华
3. 1988年,张艺谋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电影节上获得了_____国际电影节上_____。这是中国电影_____在西方第一次荣膺大奖。
【答案】柏林;金熊奖;第一次
4. 电影的发明,通常是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法国人_____在巴黎第一次公开放映他们摄制的《工厂大门》《火车进站》等最初的电影片断开始算起的。
【答案】1895;12;28;卢米埃尔兄弟
5. 1939年,华新影片公司出品的《王先生吃饭难》,编导和主演都是_____。
【答案】汤杰
6. 《红高粱》的摄影是_____。
【答案】顾长卫
二、简答题
7. 简述“左翼电影运动”的艺术主张(思想)。
【答案】左翼电影运动是zo 世纪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左翼电影理论受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影响,不仅有着革命的思想意识,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创新、突破的意义。这些影片多以人民大众为主要对象,面向社会和时代,在内容上“尽量利用大众的真生活”,
并“拿大众每天接触的人物做主角”。在形式上则强调“多动作,少对白”,镜头画面简洁明快、质朴真挚,使银幕上充满了过去从未有过的真实而新鲜的时代生活气息和强烈而深刻的艺术力量。经过几年的创作实践,左翼电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新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和艺术风格,革新了中国电影陈旧的面貌,因此受到各阶层观众的欢迎。第一部左翼电影是1933年3月夏衍与明星公司导演程步高合作创作的《狂流》,其他代表作还有:((春蚕》《姊妹花》《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和《渔光曲》《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迷途的羔羊》《夜半歌声》等。
8. 简述《电影的锣鼓》的主要观点。
【答案】(1)《电影的锣鼓》是影评家、《文艺报》艺术部主仟钟惦裴以“本刊评论员”署名的发表于1956年第23期的《文艺报》。这篇文章因以犀利的语言尖锐批评了电影工作中的种种弊端而在当时引起较大轰动。
(2)《电影的锣鼓》的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重视电影与观众的关系,重视票房价值,绝不可以把电影为工农兵服务理解为“工农兵电影”,把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和影片的观众对立起来。第二,改变以行政方式领导创作,认为管得太细、太严,过分强调统一规格、统一调度的管理方法不适宜电影创作,艺术创作必须保证有最大限度的自由。第三,尊重中国电影的传统,尊重艺术家的风格。第四,改善电影演员工作。
9. “恢复时期”电影创作情况如何?
【答案】1977年和1978年共生产故事片50多部,大致可分为:
(1)揭批“四人帮”罪行,反映人民群众与“四人帮”斗争的影片。有《十月的风云》,第一部正面反映与10多部。
(2)革命历史题材影片有《大河奔流》等10多部。
(3)惊险样式影片有《黑三角》《猎字99号》等7部。
总之,从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三中全会前,全国处在新旧交替、拨乱反正的历史时期,电影创作也受到政治的制约,处于徘徊状态,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没有什么明显的突破。
10.《桃李劫》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其在声画结合上有干}么特点?
【答案】作为一部有声片,《桃李劫》成功地运用了有声电影的技巧,音响、歌唱和画面得到较好的结合。它已不再像此前的国产有声片那样,仅仅把“音”与“影”简单地相“加”,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音”与“影”的“乘法”。它第一次把对话、音乐和音响这月个声音艺术要素纳入到整体银幕构思当中,使声音产生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功能。
11.概述40年代战后中国电影成就。
【答案】(1)战后电影战后电影是指抗战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电影创作时期。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战后,中国电影也开始复苏发展,终于迎来比较厚重的成熟之期。这种成熟与厚重的基本标志是:
①产生了一批堪称优秀的作品,包括:昆仑公司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三毛流浪记》《乌鸦与
麻雀》《八千里路云和月》《万家灯火》等。文华公司的《小城之春》《太太万岁》《哀乐中年》《艳阳天》等。以及《天堂春梦》《遥远的爱》《松花江上》《幸福狂想曲》《乘龙快婿》《还乡日记》《夜店》等。
②传统电影走向成熟,《一江春水向东流》等为代表的影片达到了中国传统电影所能达到的高度,现实主义以更为自觉和深入的姿态确立自己稳固的地位。在电影观念上的成熟,指经过抗战血与火的经历,电影人已不再把电影看成是与现实脱节的个人情感表现。战后电影的社会揭露更为强烈,与现实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批判现实主义的色彩使优秀影片达到很深刻的程度。
③创作视野更加扩大。在现实批评为主导的背景下,出现以《小城之春》为标志的诗意文人电影和《太太万岁》等世俗喜剧电影,为中国电影的多样形态成熟作出了贡献。在现实主义影片、喜剧题材片、散文化电影的创作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2)战后电影类型
①反映现实成了中国电影的主流形态,代表了战后中国电影的主流方向的现实影片创作是中国电影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史诗悲剧的典型代表; 《三毛流浪记》是喜剧与讽刺艺术的结合得较好作品; 《乌鸦与麻雀》在喜剧艺术与隐喻手法的结合上作出了出色成就; 《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抗战岁月纪实风格的突出影片; 《万家灯火》是战后中国电影冷峻现实主义的典范。
②多样形态艺术风格创作。战后中国电影创作中,文人电影等多样形态也取得成绩,包括民族伦理情感的影像化创作,如《不了情》《小城之春》《艳阳天》等。在电影语言上最为独具一格的是《小城之春》,它以特别的方式不期然把中国电影的语言现代化作了成功的风格化实验。
③讽刺艺术的温情化、喜剧化创作。后喜剧电影中,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文华公司出品的社会风俗喜剧,如张爱玲编剧、桑弧导演的《太太万岁》,桑弧编剧、黄佐临导演的《假凤虚凰》,以及陈鲤庭导演的《幸福狂想曲》等。另一类是昆仑公司出品的讽刺喜剧,如郑君里导演的《乌鸦与麻雀》,赵明、严恭导演的《三毛流浪记》,以及张骏祥编导的《还乡日记》《乘龙快婿》等。
12.概述30年代中国电影艺术成就。
【答案】(1)基本评价
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兴盛与高潮时期。
①在表现内容上,中国电影开始有规模地触及社会生活现状,现实内容代替了神异古怪与荒诞热闹的娱乐内容,现实疾苦、人民受压迫的激愤得以正面展示,电影第一次呈现出呼应时代精神与民心企盼的愿望。
②在艺术形式上,中国电影自觉地追求艺术创新,明显地借鉴吸收世界电影优长,探索民族化的表现形式,电影技巧有了巨大进步。叙事的流畅,造型表意的手段都有了长足进步。
③在创作方法上,改变了较为单一的思路,影戏电影继续丰富发展,并容纳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内涵,多样的创作方法保证了中国电影整体形态之中呈现出变化的色彩。
④在整体社会形象上,中国电影基本摆脱了与世无干的消闲地位,确立了影响世道人心的文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