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国际法学综合之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综合知识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补偿责任

【答案】行政补偿责任指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因合法职务行为造成相对人财产损失,为此依法对后者实施财产上弥补的一种法律义务。行政补偿责仟又称损害补偿责仟,是行政损害责仟的一种,其构成要件是:

①引起行政补偿责任的行为人限于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

②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的职务行为是合法的,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的职务行为违法只导致行政赔偿,而不产生行政补偿;

③该行政行为确有财产损害结果的发生;

④该财产损害事实与行政主体及其行政人员的合法行政行为之间有直接因果关系。

2. 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

【答案】行政诉讼中的司法变更权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诉讼案件时,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行政纠纷程序规则,部分或全部变更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的权力。司法变更权是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所享有的变更行政行为的权力,是司法权介入行政权的表现,通过改变行政行为实现对行政权的监督。在我国,人民法院仅享有有限的司法变更权。变更之诉限于原告认为行政处罚显失公正,诉请人民法院变更行政处罚的诉讼。

3. 受理事先审查

【答案】受理事先审查是指当事人提起诉讼后,人民法院在决定是否受理该案前所作的审查。在行政诉讼中,它主要审查两个内容:

①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是否符合起诉的必要条件。

②本院对该行政案件的管辖权。即弄清该案是否真是行政案件; 对该案件法院是否有权管辖。

4. 信赖保护原则

【答案】信赖保护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自己作出的行为或者承诺应守信用,不得随意变更,不得反复无常。信赖保护原则有以下要求:

①行政行为作出以后,没有法定事由和经过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撤销、废止或者改变,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和公定力;

②行政主体作出授益行政行为以后,发现有违法情形,除非该行政行为会严重损害公共利益,否则不能撤销或者改变该行为;

③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以后,该行为所依据的法律规范修改或者废止,可以撤销或者改变

该行为;

④行政主体撤销或者改变其违法作出的行政行为,应当对相对人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

5. 事后行政补偿

【答案】事后行政补偿指补偿决定及补偿的给付行为均发生在实际损失产生之后的行政补偿。

6. 行政诉讼中的裁定

【答案】行政诉讼中的裁定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为解决本案的程序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具有以下特点:

①裁定是人民法院解决程序问题的审判行为,是对程序问题作出的判定;

②裁定在诉讼的任何阶段都可以作出;

③由于裁定所解决的是程序问题,因而其法律依据是程序性规范;

④裁定可以是书面的形式,也可以是口头的形式。

7. 行政复议第三人

【答案】行政复议第三人,是指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申请参加或者由复议机关通知参加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8.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派出行政机关)

【答案】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是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一定区域内设立的行政机关。

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我国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

①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

②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

③市辖区、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不是一级人民政府,但是依据有关组织法的规定,实际上履行着一级人民政府的职能,在一定的区域内对所有的行政事务享有组织与管理权,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能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具有行政主体的资格。

二、简答题

9. 结合《公务员法》,简述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案】(1)职位分类制度的概念

职位分类通常是根据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划分为若干种类和等级,以便对从事不同性质工作的人,用不同的要求和方法治理,对同类同级的人员用统一的标准治理,以实现人事治理的科学化,做到“适才适所”,劳动报酬公平合理,是现

代人事分类的一种类型。

(2)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内容

《公务员法》第14条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公务员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各职位类别的适用范围由国家另行规定。由此可知,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位类别划分的依据标准,综合治理类、专业技能类、行政执法类三类职位的特点,各单位举行职位设置的依据与要求。

②职务设置的主要内容。包括职务序列设置的依据和有关职务类型、职务层次、职务名称的规定。

③级别设置的主要内容。包括级别内涵、作用,级别确定与提升的依据,职务与级别对应的原则。

10.简述行政诉讼与刑事诉讼、民事诉讼相比较法律适用的特点。

【答案】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小同于法院在民事诉讼、刑事诉讼活动中的法律适用,也不同于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法律适用,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主体是人民法院,这一特点使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与行政机关的法律适用区别开来。

(2)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性质具有监督性。行政诉讼的法律适用是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法律适用的审查,是对同一行政事项的第_次法律适用,此次法律适用是对第一次法律适用的监督。

(3)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范围具有广泛性。不仅包括行政实体性的法律规范,而且还包括行政程序性的法律规范。

(4)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既有“依据”,又有“参照”。

(5)行政诉讼法律适用的效力具有终局性,具有最终的法律效力。不仅高于行政执法机关的法律适用,而且也高于行政复议机关的法律适用。

1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哪些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答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十一条,下列证据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1)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

(2)与一方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的证言,或者与一方当事人有不利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不利的证言;

(3)应当出庭作证而无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

(4)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资料;

(5)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6)经一方当事人或者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