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1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现实的实践中,隐性采访这种方式应受到哪些制约? 请举例说明。

【答案】隐性采访确有显性采访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也不能滥用。它要受两个制约,一是法律制约,二是道德制约。

(1)不可获取和泄漏国家机密。作为一名新闻下作者,应当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对涉及国家秘密、军事机密的有关事件、内容及其场所,不得进行偷拍、偷录。

(2)不能借口隐性采访,任意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例如,电视记者在进行隐性采访时,往往采取“偷拍”的办法。“偷拍”的概念和抢拍、抓拍是不同的,因此更要注意不要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现在我国的新闻法尚未出台哪些“偷拍”是记者的职业行为允许的,哪些“偷拍”则是禁区,但有些约定俗成的界限。比如涉及危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涉及违法犯罪的事情,是可以“偷拍”的,因为这是舆论监督赋予记者的权利。但是如果不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个人隐私,那“偷拍”就违反了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运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时,还要注意不要侵犯企业法人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确有媒体因泄露了他人的商业秘密而承担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2. 何谓“隐性采访”,为什么会有这种采访方式?

【答案】(1)隐性采访的含义

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力一式对新闻事实(事件)进行采访的一种采访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今天我国新闻界又把这种采访方式通俗地称为“秘密采访”或“暗访”。

(2)隐性采访的必要性

社会情况是复杂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用显性采访的办法不灵,采访对象不仅不会推心置腹地同记者讲真」自话,反而心生疑窦。多了戒备,从而设置种种障碍来对付记者,使记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这种时候,隐性采访这种力一式倒灵,能达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有时候,对某些人或事显性采访和隐性采访两种方式均可用,但隐性采访能更好地了解真实情况,收到更

第 1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