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平顶山学院618语言文字及语言学之古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漢語大詞典》

【答案】《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2. 王氏四種

【答案】“王氏四种”是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二人代表作的合称。分别是《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它们是乾嘉学派最负盛名的著作,也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

3. 入声韵

【答案】入声韵是指以塞音作韵尾的韵类,它是古代汉语中韵母的一大类。入声韵属仄声,指一个音节以破音/p/、/t/、/k/作结,发出短而急促的子音。中古入声韵中,屋沃烛、觉、药铎、陌麦昔锡、职德等韵以[-k]收尾; 质术栉物迄没纥、月曷末鎋黯屑薛等韵以[-t]收尾; 缉、合盍叶帖洽狎业乏等韵以[-p]收尾。入声在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中己不复存在,但在汉语的一些方言以及汉藏语系的一些其他语言中则仍能找到入声的踪迹。

4. 《说文解字》

【答案】《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1163个。每个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解说,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的阐述了“六书”理论,并首次提出540部首,将9353个字归入这些部首,为后世的部首检字法的发展提供了很大便利。

同时,《说文解字》也是中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它创立了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一一文献语言学,也是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对传统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巨大影响,后世所说的文字、音韵、训话之字,大体不出《说文》所涉及的范围。《说文解

字》完整而系统地保存了小篆和部分糟文,是国人认识更古文字一一甲骨文和金文的桥梁; 同时它的训解更是国人注释古书、整理古籍的重要依据。因此《说文解字》在今天仍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5. 异体字

【答案】异体字是指在同一时期内,读音和意义都一致,但是字的形体不一样的字,又称又体、或体,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由于汉字是由意符、音符和记号组成,意符选取的角度因人而异,音符又不同于拼音文字中的字母,所以,一字多形的现象在汉字的历史上比比皆是。如“峯”和“峰”。异体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

(2)改换意义相近的意符,如“嘆”和“歎”;

(3)改换声音相近的声符,如“線”和“線”;

(4)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6. 衍文

【答案】衍文是一种校勘学术语,又称“衍字”,简称“衍”。它是指因缮写、刻版、排版等错误而多出来的字或句子。批注者认为这些字在这里使得意思不通,应该是在刊行的过程中有失误或是有人故意加上去的。“四书”里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如“汉水以为池”,“水”为衍文。造成衍文的原因很多,如字形相似而衍,《汉书. 窦田灌韩传》:“窦婴、田蚡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策而各名显。”王念孙指出,句中“名显”专指灌夫。不包括窦、田二人,前面不应有“各”字; 有的因涉及上下文而衍,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患之,听舆人之谋曰:‘称舍于墓’。”王氏以为,句中“曰”、“称”同义。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7.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答案】“虽”,虽然,连词。古代汉语中与“然”组合,表示“虽然这样”。

8. 我绝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己矣。 .

【答案】抢:突过。

9.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答案】且:而且,连词。

10.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轼《赤壁赋》)

【答案】属:通“嘱”劝酒。

11.虎求百兽而食之。(《战国策·楚策》)

【答案】而:连词,表示顺承。

12.辭曰:“責車收,以何市而反? ”

【答案】(1)责:债务,债款。“债”古字,后写作债。

(2)市:买。

1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汉书·李广传》)

【答案】夷:消灭。

14.腹犹果然。 ..

【答案】饱的样子。

三、分析题

1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或通假字,然后写出相应的今字或本字,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

(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2)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七月》)

(3)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量吾以行。(《楚辞·哀郢》)

(4)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战国策·楚策》)

(5)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6)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

(7)辞日:“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8)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贾谊《过秦论》)

【答案】(1)“上”通“尚”,崇尚。

(2)壶:通“葫”,葫芦。

(3)鼌:通“朝”,早晨。

(4)抎:通“陨”,坠落。

(5)式:通“轼”,车前横木,这里用如动词,扶轼。

(6)属:“嘱”古字,后写作“嘱”,告知,告诉。

(7)责:“债”古字,后写作“债”,债务,债款。

(8)罢:通“疲”,疲惫。

16.阅读下列这段古文,解释下加横线的虚词的用法。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