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山东省培养单位烟台海岸带研究所846普通生物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遗传学三大定律之一。在
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2. 外生孢子。
【答案】外生孢子是指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原生质,上端较小的部分形成的孢子,基部较大的部分仍能保留分裂能力,继续分裂。
3. 无性生殖。
【答案】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 行为。
【答案】行为是指动物在个体层次上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内在生理的变化所作出的整体性反应,并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5. 世代交替。
【答案】世代交替是指二倍体的孢子体阶段(无性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阶段(或有性世代)在生活史中有规则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动物生活史中的世代交替指有性生殖的世代与无性生殖的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如:轮虫、蚜虫等。
6. 核膜。
【答案】核膜包在核的外面,由两层膜组成,两膜之间为核周腔。在多种细胞中,外膜延伸与细胞质中糙面内质网相连,核膜内面有纤维状蛋白组成的核纤层。核膜上有小孔,称为核孔,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成为核孔复合体。
7. 竞争性抑制剂。
【答案】竞争性抑制剂是指与酶的作用底物相似,能与底物竞争结合酶的活性位点的化学试剂称。
8. 同源器官。
【答案】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
二、填空题
9. 动物越高等,大脑皮质联络区所占比例越_____。
【答案】大
10.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
【答案】核小体
【解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用实验手段将细胞核涨破,使其中染色质流出并铺开,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染色质成串珠状的细丝样。小珠称为核小体,其直径约为10nm 。核小体之间以1.5〜2.5nm 的细丝相连。核小体的核心部分由8个或4对组蛋白分子所构成和各2个),DNA 分子链缠绕在核小体核心的外围。组蛋白H1在核小体核心部分外侧结合DNA ,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各核小体之间也是由这同一DNA 分子连接起来,连接核小体的部分称为连接DNA 。一个核小体上的DNA 加上一段连接DNA 共有146个碱基对,构成染色质丝的一个单位。细胞分裂时,染色质进一步浓缩成为光学显微镜下可看见的染色体,再见其细胞中染色质一般都不形成这样粗大的染色体。
11.从一个具多个离生心皮的单花形成的果实称为_____果。
【答案】聚合
12.高光效植物叶肉细胞内含有高活性的_____酶,使其在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中具如下特点:(1)_____,(2)_____,(3)_____。
【答案】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 羧化酶);对的亲和力大;光呼吸低;补偿点低
13.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可能涉及的两种机制是_____机制和_____机制。
【答案】光敏色素转化;生物钟
【解析】光周期是指昼夜周期中光照期和暗期长短的交替变化。光周期现象是生物对昼夜光暗循环格局的反应。(1)植物开花过程受到日照长短季节性变化的调节,植物体内存在的植物光敏素可测知夜间的长短,其转变引发开花和其他生理过程。植物有2种光敏色素蛋白:和收红光,吸收远红光。吸收红光后转变为都转变为在夜间,转变为
转变为吸收远红光后转变为到迅速转变为白天太阳光中红光之间的时间,恰好与比远红光多,(2)生物钟是指控制着生物体生命活动内在节律性的一种计时装置,其感知的时间是从钟机制。
一天的昼夜同步。植物的光周期反应可能涉及的两种机制是光敏色素转化感知昼夜的机制和生物
14.人类学家将人类从南猿到现代人几乎没有中断的进化历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答案】南猿阶段;能人阶段;直立人阶段;智人阶段
15.蚊蝇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卵、_____、_____、_____4个时期,这种状态称为变态。
【答案】幼虫;蛹;成虫;完全变态
【解析】昆虫纲蚊蝇生活史是指卵孵化成幼虫,幼虫化蛹,蛹羽化成虫四个时期,状态称为完全变态,生长发育过程受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调控。
16.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相邻核苷酸以_____连接成多核苷酸链。 【答案】磷酸二酯键
17.种群基因库平衡发生变迁的主要动因是: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1)(2)(3)(4)
【答案】遗传漂变;种群中个体间的非随机交配;突变;自然选择作用
18.鸟类大多_____觉最发达,而兽类则多以_____觉最发达。
【答案】视;嗅
三、简答题
19.简述激素的主要作用。
【答案】激素是由内分泌系统的特定的器官或细胞在特定的刺激(神经的或体液的)作用下分泌到体液中的某种特异性物质。激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很低,只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产生特定的效应。它们只调节特定过程的速率,并不向组织提供能量或物质。激素与酶不同,它们只能对复杂的细胞结构起作用,不能在破坏了细胞结构的组织匀浆中发挥作用。激素的主要作用有以下5个方面:
(1)维持稳态;
(2)促进生长与发育;
(3)促进生殖活动;
(4)调节能量转换;
(5)调节行为。
20.什么是物种?物种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隔离的较小种群比较大种群更容易产生新物种?
【答案】(1)物种的定义
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够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在有性别分化的生物中,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交替分布的种群所组成,而与其他的物种群体存在生殖上隔离。现代遗传学认为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锁链上的基本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