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19岁,大学新生。患者自幼父母溺爱,从未离开过父母,生活自理能力较差。2012年远离家乡去某大学就读。入学初期,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差,军训时动作慢。约2周后,患者哭着给家人打电话,说不想读书了,要求转学回家乡。经家人及辅导员劝说后勉强坚持学习,但同学发现患者经常不吃早餐,喜欢卧床。不修边幅,活动减少,不与人交谈,有时旷课,有时独自流泪。检查发现,患者交谈切题,自诉心情不好,不想学习,诉饭菜不好吃,住房条件又不好,因此想回家,想父母。觉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头脑昏昏沉沉。食欲差。诉从没有过自杀念头。该患者主要的症状是() A.情感淡漠。 社交恐惧。 情绪低落。 警觉性增高。 幻觉。
以下哪项不是适应障碍的特征() 应激源常为日常生活中的事件。 适应能力不良的个体易患。 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品行障碍。 症状以情绪障碍为主。 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PTSD的临床表现除了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回避使患者触景生情的活动情况外,与上述症状并存的常见症状是() 躁狂状态。 过度警觉。 冲动行为。 幻觉和妄想。 强迫状态。
有关应激与应激源的描述以下哪项不对() 应激是指外界刺激对机体的影响。 应激源指导致个体出现应激的原因。 应激状态中的个体常有内环境紊乱。 心理健康者是因为较少碰到应激源。 应激源可以来源于个体生活环境中的方方面面。
参与凝集反应的抗原和抗体称() 凝集原+凝集抗体。 沉淀素+凝集抗体。 血凝素+血凝抗体。 凝集原+凝集素。 凝集抗原+凝集抗体。
应激相关障碍与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共同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