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628教育学基础综合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选题

1.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 学生自愿选择的

B.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C. 受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

D. 师生共同参加的

【答案】B

2. 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

A. 教学程序

B. 教学步骤

C. 教学组织形式

D. 教学阶段

【答案】C

3.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 )

A. 决定作用

B. 卞导作用

C. 提供了多种可能

D. 促进作用

【答案】B

4. 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著作是( )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教育诗》

D. 《学记》

【答案】B

5.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

A. 完全中学

B. 统一中学

C 综合中学

D. 文实中学

【答案】C

【解析】战后英国主要的中等教育机构类型是由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种形式构成,各种中学的差别反映了教育的不平等性,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争论。1965年工党执政期间,决定在保留文法中学和公学的前提下把其余中学全部改造成综合中学,以体现教育机会均等,保证中下层子女也能进入像文法中学这样质量高、设备优越的学校学习。

6. 朱熹把教育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小学”以( )

A. 识字为主

B. 读书为主

C 学事为主

D. 穷理为主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朱熹有关大学和小学教学内容。朱熹认为,受认识水平限制,“小学”教育重在让儿童懂得和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教儿童知识教他如何去做,不必教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谓之“学其事”; “大学”则要求青少年进而懂得“事”中的道理,即大学的任务就是利用小学所学到的知识经验去推测未知的事物,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知其所以然,谓之“穷理”。尽管“小学”教育也要识字、读书,但在朱熹看来并非主要目的。

7. 下列教育家中( )提出了“泛智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A. 裴斯泰洛齐

B. 夸美纽斯

C. 赫尔巴特

D. 赞可夫

【答案】B

8. 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 ”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答案】A

【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前习俗

水平是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第一水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在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定向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虽然在

,儿童主要是从行动结果第一水平中,儿童己经有了是非善恶的观念,但这些观念还是纯外在的,

及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9.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附属内驱力在学校表现最突出、易见的时期是( )。

A. 小学低年级

B. 小学中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答案】A

【解析】附属内驱力是指为了保持长者们(如教师、家长)或集体的赞许或认可,表现出要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这种动机特征在年幼儿童的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表现为追求良好的学习成绩,目的就是要得到赞扬和认可。

10.体育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表明体育具有( )。

A. 思想性

B. 技能性

C. 娱乐性

D. 竞技性

【答案】C

二、辨析题

11.现代教育旨在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

【答案】错误。

我国学者的观点,一般是认为现代教育是伴随资本主义大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致力于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是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的进程的教育。现代教育是迄今为止教育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类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12.理想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中心。

【答案】错误。

(1)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种角色之间的关系,这种职业关系同时体现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因为师生长期相处衍生出某种私人关系。现代社会提倡的是教学相长、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理想的师生关系,关键既不在于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在于以学生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