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80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真理和谬误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全面的。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点,真理都可能变为谬误。

当然,谬误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当人们把超出特定的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用的对象、条件、范围相符合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从以上对真理和谬误二者间的相互转化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二者的对立就是相对的了。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和发展。

【答案】正确。

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因此,我们的正确态度就是“坚持”和“发展”的统一:一方面,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过时论”,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只有进行创新,才能不断发展。创新又是以坚持和继承为前提的。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理论才能真正顺应时代和实践的呼唤,体现与时俱进的要求。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 要发挥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

3. 邓小平说自己有个发明,就是“干什么事情之前不要争论,干了再说,让实践证明一切”,这说明争论、论证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一一社会实践。

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2)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①人的实践活动经过无数次的重复,把实践的规律印入人脑,经过思维的抽象、提炼和概括,内化为思维的规律,成为思维的逻辑。再用“逻辑的式”把它固定下来,就成为人的逻辑思维的有效工具,并逐步具有了公理的性质。因此,逻辑证明便在一定意义上具有了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成为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②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所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以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的计划、方案。这就是逻辑证明发挥作用的过程。

③但是,逻辑证明只能回答前提与结论的关系是不是符合逻辑的问题,而不能回答结论是不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因此,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也不能作为与实践并列的标准。

④是不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最终的证明,而逻辑证明只是起到了补充的作用。

所以,实践具有最终检验和证明作用,但必要的争论和理论论证也是不可缺少的。

4. 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尚可不必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充分或最大限度的发展。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2)由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是,没有起点就没有终点,这个起点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为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实践表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的不同发展阶段都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通过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

领的统一,这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

5. 资本是一种运动而不是静止物。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

(1)资本的唯一目的和动机就是占有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虽然是雇佣工人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是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前提,在流通过程中得到实现。因此,资本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

(2)产业资本的运动要经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即购买、生产和售卖阶段; 包含两个过程,即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①在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人和物两个方面的条件;

②在生产阶段,资本采取存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产要素上的生产资本形式,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

③在售卖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而且,这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都可以作为出发点,形成自身的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

(3)产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资本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化为另一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过程,也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也是三种循环形式相统一的运动过程。资本运动越顺利越快,它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所以,资本不仅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且“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6. 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经济决定论。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社会意识产生的最切近的基础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实践的能动性决定了意识反映的能动性。

(2)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经济决定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不是经济决定论。

(3)把历史唯物主义和经济决定论上等号实际上否认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把历史简单的看成一个仅仅由经济因素起作用的简单的过程,否认了其他因素的作用,否认了社会意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