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学题库>中外政治思想史题库

问题:

[单选] 《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上说:“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 作者认为国家不能与民争利
B . 作者认为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控
C . 作者认为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国家税收
D . 作者认为应由国家垄断商业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 A.通过选官实现平等。 B.选官路径推崇荐举。 C.按照才能选拔官吏。 D.选官对象普及百姓。 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 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 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 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倾向积极涉世,干预国家政治;有的倾向消极避世,内省修身。下列人物中,倾向积极涉世,干预政治的有()①孔子②老子③马丁•路德④孟德斯鸠 ①④。 ②③。 ①②④。 ①③④。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诸子百家争鸣。 商人地位提高。 士的兴起。 “学在民间”。 《管子•国蓄第七十三》上说:“故善者委施于民之所不足,操事于民之所有余。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