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企业管理(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权益法与成本法

【答案】(l )权益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后,在投资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的方法。投资企业对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及对联营企业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

权益法下,当被投资单位产生利润而增加所有者权益时,投资企业应按投资比例确认投资收益,同时增加投资的账面价值; 反之,若被投资单位发生亏损而减少所有者权益时,投资企业应按投资比例计算应分担的份额,确认为投资损失,同时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期末长期股权投资—般按投资成本及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投资后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增减份额计价。

(2)成本法是指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计价的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适用于以下情况:①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 ②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以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收到利润或现金股利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2. 持续经营假设

【答案】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在于: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原来承认的条件去偿还债务,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才能按流动性分类,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计算。总之,持续经营假设保证了基本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得以正常应用。当然,在企业确定破产清算时这—假设就不再适用。

3.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

【答案】企业的财务状况是指在某一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一个存量。

而现金流量是一定时期流入和流出企业现金的数额,它可以分为二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它是一个流量。企业的现金流量变化结果反映在财务状况中,财务状况是现金流量变化的起点,也是现金流量变化的终点。

二、简答题

4. 如何摊销应付债券的溢价和折价?

【答案】对债券溢价和折价的摊销应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是以债券发行时的实际利

,求得该期的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与实际支付率,乘以每期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亦称摊余成本)

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溢、折价的摊销额。用公式表示为:

溢价摊销额=应付利息-当期利息费用

折价摊销额=当期利息费用-应付利息

当期利息费用=债券该期期初账面价值×市场利率

(1)溢价发行债券的溢价摊销

将债券的溢价金额理解为发行企业先收回债券持有人未来多得的利息,然后再按高于市场利率的债券票面利率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因此,在确认利息时,企业就应该将发行债券时的溢价部分分期抵销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费用,即债券的溢价部分应逐期从利息费用中扣除。

(2)折价发行债券的折价摊销

将债券折价理解为发行企业先支付给债券持有人一部分未来少收的利息,然后再按低于市场利率的债券票面利率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因此,在确认利息时,企业就应该用因债券折价而少收的部分款项去补充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费用,即债券的折价部分应逐期转化为利息费用。

5. 简述费用与支出的关系。

【答案】费用是指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或进行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资源的牺牲,具体表现为资产的流出或负债的增加,最终则是净资产(即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支出也称流出,是企业的资源因耗用或偿付等原因而流出企业,从而导致可使用资源总量的减少。就某一会计期间而言,支出可以是现金支出,也可以是非现金支出。

费用和支出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它们的之间的主要联系在于,费用和成本它们的表现形式相同,都表现为经济资源流出企业,可以是现金形式的流出,也可以是非现金形式的流出。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费用的发生总是和当期的收入相对的,它是为取得一定的收入所发生的资源耗费和流出,而支出的发生,它既包括企业为取得一定收入而发生的资源流出,还包括企业为获取一定资源而发生的支出,如企业购建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这种支出是一种资本化支出。两者的区别简而言之就是支出的范畴比费用要广,它既包括费用化支出,也包括资本化支出,只有费用化支出才构成费用。

6. 则务报表分析方法有哪些?

【答案】为了能使信息使用者掌握会计报告各种数据之间的重要关系,通常采用结构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比率分析法等财务报表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1)结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主要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资料为依据,对企业财务状况构成的合理性、利润的构成和现金流量的来源及流向等进行总体的测算与分析,以便从财务的兔度发现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

(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一贯性和可比性的集中体现。它通常是利用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企业有关相同性质或类别的指标,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进而确定差异,分析原因。比较分析法的主要形式有:

①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以便分析检查计划的完成情况;

②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实际指标对比,其结果可以提示企业有关指标的变动情况;

③本企业实际指标与同行业相应指标的平均水平或先进水平对比,从中可以分析企业的现状,以及其在行业中所处位置,并分析存在的差异及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对策。

(3)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用来揭示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测定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变动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它又可具体划分为:主次因素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及连环替代法等。

①主次因素分析法是将影响经济指标的各因素区分为主要因素、次要因素,然后对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对其他因素则花费较少时间,以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②因果分析法是将经济指标分解为若干因素,对每个因素再进一步分析,以揭示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

③连环替代法是一种因素分析法,它不仅能定性,而且能定量地测定影响经济指标的各个因素对该指标变动差异的影响程度。其方法是将经济指标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逐一变动各个因素,从数量上测算每一因素变动对经济指标总体的影响。

(4)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一个企业连续数期的财务报表资料的各个项目进行比较,以求出金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动的方向和幅度,从而揭示当期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增减变化的性质及其趋向。趋势分析法通常采用图示方法,即做成统计图表,但财务人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编制比较财务报表。具体做法有两种:

①编制绝对数比较财务报表。即将一般财务报表的“金额栏”划分为若干期的金额,以便进行比较,作进一步的了解与研究。

②编制相对数比较财务报表。即将财务报表上的某一关键项目的金额当做100,计算出其他项目对关键项目的百分比,以显示出各个项目的相对地位,然后把连续若干按相对数编制的财务报表合并为比较财务报表,以反映各个项目结构上的变化。

(5)比率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是财务报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关系的分析,它用相对数来表示,因而又称为财务比率。该比率指标可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财务比率的种类较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反映偿债能力的比率、反映营运能力的比率和反映获利能力的比率。

7. 什么是复式记账? 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案】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发生时所引起的会计要素数量的增减变化,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种记账方法。其实质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应的账户反映—项经济业务。

复式记账法是由单式记账法演变而来的。单式记账法,是指只对每—项经济业务,—般只在—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该记账方法除对涉及应收、应付现金的收付业务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登记以外,对于其他经济业务,都只在—个账户中进行登记或不予以登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单式记账法本身存在的会计科目设置不完整、账户记录之间没有相互联系的缺陷便日渐显露,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因此,单式记账法逐渐被复式记账法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