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909政策原理与政策分析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社会利益”的内涵?
【答案】(1)社会利益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的社会全体成员,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基于一定的社会目标而对诸种社会要素和社会状态的共同需要所体现的利益形态。社会利益是广泛个体利益的集中体现,是具体的、独立的利益形态。
(2)社会利益所包括的内容是:具有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具有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和具有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用包括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三种利益之和的社会利益,取代人们常用的“公共利益”,即公共政策要增进的不仅仅是惟一的公共利益,而是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的社会利益。
(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假如一定要把公共政策理解为“它是对整个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的话,那么为免于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即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4)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因此,可以在戴维·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
2. 什么是公共政策问题? 其有哪些特征?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 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 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 团体的活动与力量; 政府的必要行动。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参见本章考研真题详解相关内容。
3. 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有哪些?
【答案】对备择方案进行分析的内容,可依据不同的政策问题与目标来确定,原则上讲选择方案的一般性方法有:
(1)经验分析
归纳以往政策成功的经验或教训,支持、补充或否定已有方案,特别要注意总结以往或目前正在实施中的有关政策的效果。
(2)抽象分析
抽象分是指利用抽象思维,抽取分析方案中各个主要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研究,它反映方案的本质,如模型方法就是其中之一。
(3)比较分析
在不同方案有可比性,并且具有稳定的比较标准时,可以通过对比,充分认识各个方案的优劣。
(4)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是指以因果性为依据,对已知的相关事实,从多元与多层次角度作出解释,对事物发展变化的链条加以说明。
(5)试点分析
试点分析是指选取一个可实施方案的小区域进行试验,这个实验方案基本上已经被决策者认可,然后对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分析,推断其实施的可能性。
4. 为什么在公共政策研究中要坚持规范分析?
【答案】(1)规范,一般是指规则、标准或尺度。社会规范或行为规范,是指人们为实现其理想,根据特定的观念制定的,供一个社会群体诸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和标准,它限定人们在一定环境中应该如何行动。
(2)在公共政策研究中坚持规范分析的重要性
人们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规范研究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规范形式及内容,均在政策的制定与政策内容中,从不同方面表现出来。政策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与一般的道德规范不同,政策更多的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量来监督执行的。
政策规范作为一种社会力量,除了推动人们去做那些一致愿意做的事情外,还诱导人们去做他们不一定都乐意去做的事,或阻止人们做正在乐意做的某些事情。创造规范,是为了借助规范的力量,确定与调整人们的共同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则。所以,规范是维护社会基本秩序的重要机制。在社会共同生活中,绝不可以缺少规范的力量。因为社会是由无数人群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利益,人们之间会经常表现出需求与利益上的冲突。公共政策不仅要规范个体与群体的行为,而且要不断地解决人们行为中所产生的矛盾与冲突,达到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有效控制之目的。政策行为是政府最重要的一种政治活动,所以在社会活动中,政策的规范性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政策规范所具有的社会教化作用,从政治的角度看,是极其强人的。正因为这样,公共政策分析中离不开规范分析。
二、论述题
5. 简述爱德华三世的政策执行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案】爱德华三世在《执行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了政策执行模型,认为四项主要因素的互动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的执行状况:沟通、资源、执行者偏好和官僚组织结构。
(1)沟通
政策内容及执行方法如果能清晰地传达给政策执行人员,则能够以整齐划一的步伐,促进政策执行的成功。但是,政策执行命令却常会发生传达错误或沟通不良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二:
①执行命令缺乏清晰性;
②执行命令缺乏一致性。
(2)资源
充分的资源供给也是保证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大致来看,政策执行所涉及的资源包含四项:人员、信息、设备和权威。
①人员。要顺利执行政策,既需要拥有充足的专业人员,也需要具有管理和行政技巧的人员,因为人员是政策执行的主力,执行人员的素质、能力、数量等都会对政策执行产生影响。
②信息。政策执行人员需要掌握政策内容、执行方法和其他相关事项等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创新或高技术性的政策,更要掌握充分的信息,才能确保正确地执行政策。
③设备。设备有赖于经费充足与否。充足的经费能够购买政策执行所需要的各种设备、材料,甚至雇佣执行人员等。经费充足将极大地提高政策执行的品质。
④权威。政策执行人员应当具有权威,才能顺利推动政策执行。权威俨然已经成为‘种新型的资源。
(3)执行者偏好
政策执行人员通常具有相当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他们对政策的态度将极大地影响到政策执行效果。首先,各机构政策执行人员对同一政策所持的态度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各机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本位主义的倾向。此外,政策执行人员由于竟争性的政策兴趣,由于对政策指令做出了选择性的解释,表现在政策执行行动中就是公然抗拒、阳奉阴违、敷衍塞责等,导致政策不能有效执行。
执行者偏好对政策执行的影响很大,要解决政策执行人员不利偏好对政策执行的不良影响的问题,有三种方式可用:
①可以将执行人员更换为支持政策的人员;
②可以通过加薪、升迁、福利等激励手段强化政策执行人员的执行行为;
③可以采取惩罚、制裁措施,迫使政策执行人员努力执行政策。
(4)官僚组织结构
官僚组织在结构和运作上的两项特性,会影响政策执行的成败。
①标准作业程序
标准作业程序指官僚组织为有效处理复杂的日常事务所发展出来的一套例行的惯例规则。执行机构订立的标准作业程序可以节省处理时间,实现公平服务的要求,有利于政策的执行。因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