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概论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概论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概论考研题库(二) . 9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概论考研题库(三)15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概论考研题库(四)22 2017年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语言学概论考研题库(五)29
一、名词解释
1. 元音
【答案】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如a 、o 、e 、i 、u 等。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不受阻碍; 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声带颤动。元音的发音特点是:①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 ②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 ③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2. 语义场
【答案】语义场是指在同一个语义系统中,在共时条件下,若干个具有共同义素的义位聚合起来的聚合体。把不同的词的意义进行比较,可以看到某此词义与另一咚词义往往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可以通过义素表现出来)。人们根据这些词义上共同的特点和相互关系把词分成大大小小不同的类,这就是词义的聚合,分出来的类就是语义场(词汇场)。所以语义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各词义有共同的义素,又有一些不同的义素,表明词义彼此之间的区别。例如,汉语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以构成一个亲属义场,它们共同的语义特征是同胞亲属,同时在性别和长幼上又各自具有不同的语义特征,彼此区别。由于抽取的共同语义特征不同就会构成不同的义场,因此不同的义场会有层级关系或交叉关系。
3. 音位变体
【答案】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音位与音位变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 自由变,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4.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
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5. 词语的替换
【答案】词语的替换是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词语演变现象。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我国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唐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代”替换“世”。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有朝廷发的“体禄”,包括“体米”和“体银”,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获取工作报酬的方式起了变化,这些词语就弃之不用了,代之而起的是“薪水”一词,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
二、简答题
6. 一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在同一语言的诸方言中,究竟哪种方言成为基础方言,并不决定于人们的主观爱好,而是决定于某个方言在整个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如果一个方言区(或是其中的某处)是全社会的政治、经济或文化的中心(有时它的人口还比较多),那么这个方言在全社会内就最重要、最有影响、最富于代表性,因而它就会成为基础方言。例如,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这是因为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城市(北京)是辽、金、元、明、清历代的都城,是一个政治中心; 二则大约一千年以来,许多重要的文学著作(如宋人话本、元曲和明清的白话小说)多半是用北方方言或是以它为基础写成的; 三则现代说北方方言的人约占说汉语的人的70%,说这种方言的地区也约占说汉语的地区的四分之三。这些因素使北方方言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7. 简单说明来源于闪美特人字母的几种重要字母的情况。
【答案】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北方闪美特人的字母分成了三支。其中迎南字母和希腊字母向西传播,阿拉马字母向东流传。
(1)迈南字母:采用这支字母的文字现在大多成了无人使用的古文字。
(2)希腊字母:希腊人接受了闪美特人的字母以后,经过了一番创造性的改革,制成了在文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希腊字母。
(3)阿拉马字母:阿拉马字母大约形成于公元前八世纪。它的“后裔”很多,现在的分歧也相当大,其中最重要的是阿拉伯字母。
8. 辅音怎样分类?
【答案】辅音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类,一方面是发音部位,一方面是发音方法。辅音的发音
部位指的是发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地位。辅音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形成阻碍以及克服阻碍的方式。
(1)根据发音部位,可把辅音分为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齿敞音、舌尖前领音、舌叶前领音、舌面中领音、舌面后颖音、舌根音、小舌音、喉壁音、喉音等。
(2)根据发音方法,可以把辅音分为塞音、鼻音、颤音、闪音、擦音、边音、边擦音、半元音等八种。
(3)广义地说,发音方法还包括清与浊,送气与不送气,以及颗化与非领化等。根据发音时是否带有声带的振动,可以把辅音分为浊辅音和清辅音。根据发音时是否有经过摩擦的气流相伴呼出,又可以把辅音分为送气辅音和不送气辅音。根据辅音在发音时是否扩大舌面和上PPYl 的接触面,还可以把它们分为颚化辅音和非颚化辅音。
9. 书面语和口语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案】(1)不同的存在环境和不同的物质条件使它们具有下面两个不同的特点:
①运用书面语时,由于交际对象不在眼前,写的人不能用手势或特殊的语调之类的东西去帮助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需要用一些能代替这些东西的非口语所有的词汇成分和语法成分。又由于写出来的东西可以让看的人慢慢地一再细读,写的人可以比较从容地思考怎样起承转合地组织言辞,可以在必要的地方把句子写得长些、复杂些。然而运用口语时,情况就不同了。由于交际对象在眼前,说话的人可以用手势之类的东西去帮助表达意思。又由于说话者和听话者都在场,谈话是在临时应对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句子要短些,带有更多的表示感情作用的语法成分,用词要平易些,要有一些不同于书面语的词汇成分和语法成分来适应这种环境。
②书面语能借书写的物质条件而较巩固、较持久地流传,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变化较慢。而日语则由于化为音波,一发即逝,所以不易巩固,变化较快。
(2)书面语和口语虽然是语言的不同的存在形式,彼此之间却有密切的联系:
①在有文字之前,人们只有口语,没有书面语; 有了文字之后,人们才在口语的基础上创造出书面语。所以日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
②书面语形成之后,它就和口语处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之中。
③书面语以口语为源泉,不断地吸取口语中的新鲜成分; 反过来,书面语也不断地对口语施加影响,两者互相促进。
10.“赤裸裸的思想”是不是存在?
【答案】不存在。一个正常的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可能脱离语言材料进行思维。只要我们神智清楚地思考什么事,就要有语言的参加。无论是计划行动,解答问题还是自我反省,莫不如此。即使仅仅是对某件事情加以肯定或者否定时所进行的简单的思维活动,也要运用语言。一个人进行思维,总要运用一种语言; 不能认为,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形成“赤裸裸的思想”,只是在把这些思想表达出来的时候才用得上语言材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