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化震惊

【答案】文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就是不同文化模式之间的交流。文化震惊不仅发生在民族之间,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地区之间也会发生。这是一种客观现象,无善恶之分,但对文化震惊的处理却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后果。处理不当可能发生盲目排外,得当的话则可以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

2. 社会控制

【答案】社会控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3. 不遵从越轨

【答案】不遵从越轨(nonconforming deviant)与反常越轨不同。不遵从越轨者相信规则是坏的,以至于有必要通过蓄意和集体的违反它而向它进行道义上的挑战。同希望隐瞒其行为的反常越轨者不同,不遵从越轨者吸引人们对其行为的注意。他们的目标不是个人得失而是改变规则。

4.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②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5. 社会流动

【答案】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从个人角度看,广义的社会流动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6. 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

【答案】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是语言相对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种文化中的内容,只有用该文化中的语言才能得到充分表达; 另一层意思是,发源于某一文化中的概念,如果用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去讲,意思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在人们心目中唤起的意象不同,这也是可想而知的。

7.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8. 社会系统

【答案】社会系统是由行动者同其状态中的其他行动者之间稳定的制度化的角色关系构成的。通常所说的“社会”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特定类型,是指对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自给自足性的社会系统。除了社会之外,社会系统还包括那些在其环境中自给自足程度不那么高的二人组合关系、小群体、家庭及各类组织等。社会系统是整个行动系统中的一个附属系统,它受到文化系统(价值取向和规范模式)的控制和人格系统(角色)的制约,因此,它的核心是制度化的角色关系。

9. 印象管理

【答案】戈夫曼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生活就是演戏,表演者最关心的是留给观众什么样的印象。他的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在别人心目中创造印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或“印象整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互动的一方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

戈夫曼对互动细节的观察非常敏锐,对互动秩序和形式的分析也相当深入,他的理论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戏剧理论也不乏批评。有人认为戈夫曼夸大了人类行为的表演性与虚伪性。

10.目的(工具)合理性

【答案】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二、论述题

11.现代社会的各种组织大多采用科层制的管理形式,请从社会学的角度谈谈你对科层制的理解,并结合现实中的具体实例对科层制的特点、优越性和弊端进行分析和讨论。

【答案】(1)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的分工。科层制把从事的活动以正式规定的职责形式固定落实到人,即明确每一个管理者的权力和责任,并把这些权力和责任与正式职位捆绑起来而使之合法化。

第一,明确的职权等级。组织中的职位权力遵循层序的原则,即下一级职务接受上一级职务的管理和监督。实际上,明确的职权等级是组织实行大规模责任制和协作必需的原则。

第三,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在任何情况下,组织成员都要遵循一整套抽象的规章制度,包括在具体情况下执行这些规章制度,其目的在于求得组织各部门之间活动的协调一致,也有利于公平合理、平等对待一切人和事。在这里,组织的规章制度是最高权威,它规定成员的权力、责任和活动程序等。

第四,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在处理公务时,成员应按规则办事,即本着严肃的非人格化精神,不掺杂个人的好恶爱憎,因而不带有情感和热情,保证下作按正式确定的方式进行。

第五,量才用人。科层制招聘人员按技术资格录用,并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承担某一职务的人员应保证其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同时,科层组织内还有一套按年资、按工作表现或两者兼顾的提薪晋职制度。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有职则有权,无职则无权。

这就使组织管理者在更替过程中,并不影响组织的正常运转,保证了组织政策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2)科层制的弊端

科层制的弊端表现为科层制的组织方式在现代社会中既无力应付内部环境的整合要求,也无法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有效的反应。

关于科层制内部协调的困境主要体现在现代民主主义与现代文明的矛盾,也就是一方面人们强烈地要求个人的权利得到保护,尊重个人作为人的尊严,另一方面又要求组织活动的理性化和制度化,以体现效率至上的信念。但是,实践已经证明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矛盾的。技术的进步,理性的蔓延,对效率的要求,无疑压制着人的自由,人的工作变得越来越远离人的本来意图,非人性化己经充斥在工作的过程之中。这种矛盾最终表现为人的需要、目标与组织的需要、目标相对立。内部的危机意味着科层制无法做到“内适应”了。

(3)科层制的优越性

科层制结构面对那些稳定的、可预测的、相对均一的环境是较好的组织形式,在处理日常性的、重复发生的事件上,科层制组织是很有效率的组织。即使存在激烈的竞争,只要环境相对稳定,就能将人类的活动纳入常规体系,而且处于科层制顶端的管理者也总是能借助集权机制使组织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使组织能够有效地维持和发展。

12.用有关社会学原理,分析我国人口红利期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联性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

【答案】(1)人口红利期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亦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