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吉林建筑大学80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中特概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与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就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其政权的结构形式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②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和政体。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一般也称为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发展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无产阶级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①“无产阶级领导的”是指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由无产阶级思想即共产主义思想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的思想。
②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③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强调的是科学的内容,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④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强调的是大众的方向。这种文化应该为最广大的工农大众服务,因此是最民主的文化。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答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反之,在中国革命实践基础之上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起着积极的反作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具体表现在: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到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②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 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③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④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党和毛泽东总结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⑤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 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 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小会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也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反过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实践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和积极的反作用: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
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地主阶级剥削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了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制度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变革,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扫清了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决定的: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除了作为主体的公有制以外,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企业等非公有制形式。产品的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我国现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方式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
(2)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要求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
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进入市场,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必须遵循市场经济原则。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也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原则,即凭借要素所有权或占有权获取收益;
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然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要素主要归公有制经济单位占有和支配,因而主要是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例如,政府部门、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等单位的公有资产所有权或占有权,出租或让渡土地、矿山、企业等所得的地租、租金等收益,向企业投资入股、购买债券、把货币存入银行等所得的股利、债息、利息等收益,凭自己占有的有利的设备、生产资源等生产条件取得的级差收益等。这些公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必然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实力增强和按劳分配及共同富裕的实现; ③除了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外,非公有生产要素同样要参与收入分配。例如,劳动者个人在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入股所得利息、债息、股利,私人企业主所得利润,外资企业中外商所得利润等,都属非公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当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资本所有者按生产要素分配,不可避免地获取一定的剥削收入。我国社会主义处于初级阶段,要依法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及其合法收益。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利于充分利用生产要素资源,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3)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并行不悖的,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