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648艺术综合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掐丝珐琅
【答案】掐丝珐琅即景泰蓝的学名,它是明代著名的一种金属工艺品,尤以景泰年间制作最精。景泰蓝的制作大体有七道工序:(1)制胎,(2)掐丝,(3)烧焊,(4)点蓝,(5)烧蓝,(6)磨光,(7)镀金。其艺术特点可概括为:良好的造型、优美的装饰花纹、华丽的色彩和辉煌的光泽,是我国传统工艺中集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种工艺品。
2. 曹衣出水
【答案】“曹衣出水”指的是画家曹仲达的一种绘画风格。曹仲达,来自中亚曹国,为北齐重要画家,以画“梵像”著称。其画风以细劲的线描表现衣纹,犹如从水中出来,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有“曹衣出水”之说。与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画风并称画史。“曹家样”的风格对佛教美术具有重要影响,并概括了佛教艺术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3. 海上画派
【答案】海上画派,国画画派之一,又称“海派”,或“沪派”,一般是指发生于19世纪中叶一20世纪初期时,一群画家活跃于上海地区,并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张熊、朱熊、任熊为代表。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学生任颐又并称“海上三任”。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璧。“海派”善于把诗、书、画、印一体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和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形成雅俗共赏的新风貌。
4. 金陵八家
【答案】金陵八家指龚贤、樊沂、高岑、邹醋、吴宏、叶欣、胡慥、谢荪八人,多是有文人修养的职业画家。他们是清初画坛上独立于“四王”正统画派之外的一个独立创作群体,在创作技法和创作理念上较之前代都有着很大的突破,形成了崭新的风貌,后世称之为“金陵画派”。他们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静美之韵和自然生气正是作为“遗民”的思想感情的集中体现。他们对故国山河的眷恋全部变成了画面上的具体形态展现在后人的面前,一改自明末以来的陈腐习气,又展现了生气勃勃的生命力,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深,丰富了中国绘画史。金陵八家中首屈一指的是龚贤,主张“我师造物”,山水布境奇而安,丘壑多实景,意境宁静深邃,生机勃发。
5. 仕女画
【答案】仕女画是人物画的一种。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画;
后为人物画科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中国仕女画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到唐代,仕女画在题材上突破了汉魏至六朝时期贞女、烈女的藩篱,偏重于表现贵族妇女闲逸的生活方式,单调而悠闲的生活情调。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张首、周昉是唐代最具盛名的仕女画大家,驰誉丹青。张首在盛唐时画贵族人物最负时誉,不仅能够表现上层社会妇女的姿容情态,而且善于巧妙地刻画出“金井梧桐叶落黄”这种宫女被冷落的凄凉情调,如《虢国夫人游春图》卷等。周昉出身显贵,多画宫廷妇女,其风格为优游闲逸,容貌丰肥,衣榴劲简,色彩柔丽,独树一帜,如《挥扇仕女图》卷等。
6. 鼎
【答案】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它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更具禹铸九鼎的传说,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鼎就是商代晚期时青铜鼎,是现存最大的商代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
二、简答题
7. 简述《历代名画记》的具体内容。
【答案】(1)《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①对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②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③画家传记及作品。
(2)《历代名画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
(3)书中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进一步阐发了谢赫的“六法”,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代“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4)全书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8. 简述苏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的含义。
【答案】(1)此诗的意思是:“评论画的好与不好,如果以形似为标准,这样的见识跟小孩子差不多。作诗作的像本诗一样,一看就不是诗人。诗与画有着共同的美学标准,即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需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始人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
(2)苏轼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一律,天工与清新。”促进了中国画抒情写意体系的形成,并且为“文人画”奠定了理论基础。此诗强调的是在形似的基础上更深一层,即表达出作品的内在精神,使其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他只是反对那些强调以
形似为满足的绘画方法而已,在其创作观点上并不台认“形似”。
(3)中国画所追求的“神似”,是指借物咏志,要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志趣与哲学思想,真实地反映意境,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这要求画家不仅应具备精湛的造型技巧和高超的绘画功力,而且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如果不具备这些,是画不好画的,艺术形象要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突出表现,只有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物或者景象加以强调、夸张,这样才能使绘画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理想,也才能引人入胜,打动人心。
9. 何为浙派? 有哪些代表性画家? 试举出儿件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成就。
【答案】(1)浙派
浙派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最早形成于明代,钱塘人戴进以其非凡的创造力和独特的风格创立了“浙派”,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浙派与明代宫廷绘画(院体派)曾呈双峰之势,两派并列雄踞当时中国画坛,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主流。
(2)代表性画家及作品
①戴进
戴进,字文进,号静庵,明代著名山水画画家。
a. 他的山水画措景丰富,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景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简而法度谨严,格调洒脱而清爽隽逸。
b. 人物画作品有早期的《达摩六代祖师像》,花鸟画有《蜀葵峡蝶图》。
c. 戴进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享有盛誉,被某些文人画家称之为职业画家“第一”,产生广泛的影响,拥有众多的追随者,称这一派为“浙派”。
②吴伟
吴伟,字次翁,号小仙,明代著名画家。
a. 被誉为“仙人笔也”、获“画状元”,源于戴进,而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更简括整体。
b. 多人物山水画,用笔横涂直抹,似若随意。继承多于创造,迥出时流,画法轻松如意。 c. 代表作是《柳下读书图》、《梅下抚琴图》、《武陵春图》,后继者被称为江夏派。
10.简述《清明上河图》的创作时代、作者、作品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案】《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后期卓越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高度水平。它小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值。
(1)作品的基本内容
《清明上河图》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汴梁郊外汴河沿岸及东南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画的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开首为郊外农村风光; 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的汁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 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纵横、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它再现了宋代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了当时的民间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