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823计算机原理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以下陈述中不属于机群系统特征的是( )。

A. 机群的每个结点上驻留有完整的操作系统

B. 机群的各结点间通过共享磁盘实现信息交换

C. 机群的各结点通过低成本的商用网络互连

D. 机群的每个结点都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

【答案】B

2. 下列各类存储器中,不采用随机存取方式的是( )。

A.EPROM

B.CDROM

C.DRAM

D.SRAM

【答案】B

【解析】随机存取方式是指存储器的任何一个存储单元的内容都可以存取,而且存取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CDROM 是只读的光盘存储器,采用串行存取方式而不是随机存取方式。

3. 假定用若干个2Kx4位的芯片组成一个8Kx8位的存储器,则地址0B1FH 所在芯片的最小地址是( )。

A.0000H

B.0600H

C.0700H

D.0800H

【答案】D

【解析】由若干芯片构成存储器,采用字和位同时扩展方法。8片2Kx4位的芯片分成4组,每组2个芯片,各组芯片的地址分配分别为:第1组,0000H 〜07FFH ; 第2组,0800H 〜0FFFH ; 第3组,1000H 〜17FFH ; 第4组,1800H 〜1FFFH 。地址0BIFH 处于第2组内,其芯片的最小地址为0800H 。

4. 下列排序算法中元素的移动次数和关键字的初始排列次序无关的是( )。

A. 直接插入排序

B. 起泡排序

C. 基数排序

D. 快速排序

【答案】C

【解析】C 项,基数排序是采用分配和收集实现的,不需要进行关键字的比较。ABD 三项都依赖关键字的比较,不同的初始排列次序下元素移动的次数有很大变化,最好情况元素正序,则不用移动,最坏情况元素反序,则需要移动n (n-1)/2次(n 为元素个数)。

5. 用于笔记本电脑的外存储器是( )。

A. 软磁盘

B. 硬磁盘

C. 固态盘

D. 光盘

【答案】C

6. 下列表述中,微指令结构设计不追求的目标是( )。

A. 提高微程序的执行速度

B. 提高微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C. 缩短微指令的长度

D. 增大控制存储器的容量

【答案】D

7. 若某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2400bps ,采用4相位调制,则该链路的波特率是 ( )。

A.600波特

B.1200波特

C.4800波特

D.9600波特

【答案】B

【解析】注意无噪声下的码元速率极限值B 与信道带宽H 的关系:

斯特公式——无噪信道传输能力公式是

而可以得到波特率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

C=2400, N=4,因此波特率是1200, 答案是B 。

8. 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 在

C. 周期内,传送方式中,不能执行程序 首先执行入栈指令将程序计数器内容保护起来 控制器每传送一个数据就窃取一个指令周期

而奈奎N 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从在本题中数据传输速率B. 中断发生时,

D. 输入输出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

【答案】D

【解析】A 项,和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输 首先要根据中断优先级可并行执行;B 项,中断发生时,

判定是否响应中断,响应中断后才会有保存现场操作;C 项,的数据传送是以数据块为基本单位进行的,每传送一个数据块窃取一个指令周期。

9. 在一个文件被用户进程首次打开的过程中,操作系统需做的是( )

A. 将文件内容读到内存中

B. 将文件控制块读到内存中

C. 修改文件控制块中的读写权限

D. 将文件的数据缓冲区首指针返回给用户进程

【答案】B

【解析】概念

10.某机器有一个标志寄存器,其中有进位/借位标志CF 、零标志ZF 、符号标志SF 和溢出标志OF , 条件转移指令bgt (无符号整数比较大于时转移)的转移条件是( )。

A.CF+OF=0

B.SF+ZF=0

C.CF+ZF=0

D.CF+SF=0

【答案】C

【解析】判断无符号整数A>B成立,满足的条件是结果不等于0, 即零标志ZF=0, 且不发生进位,即进位/借位标志CF=0。所以正确选项为C 。其余选项中用到了符号标志SF 和溢出标志OF , 显然可以排除掉。

11.元素a ,b , c ,d ,e 依次进入初始为空的栈中,若元素进栈后可停留、可出栈,直到所有元素都出栈,则在所有可能的出栈序列中,以元素d 开头的序列个数是( )。

A.3

B.4

C.5

D.6

【答案】B

【解析】d 首先出栈后的状态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