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610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意识在其源泉和内容上的客观性?

【答案】意识在其源泉和内容上的客观性包括三个方面:

(1)意识的内容就其实质来说,是指包括社会实践在内的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所以,意识就其反映的形式来说是主观的,而就其反映的内容来说则是客观的。

(2)虽然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反映的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

(3)虽然个体意识之间有着差别性,但产生的根源却是客观的,这种差别性的原因,无非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实践的差异形成的。无论是哪一种原因,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归根到底都可以从物质生活过程中得到说明。

(4)意识的任何创造性反映,即使是虚假的主观映象,归根到底也是对十客观对象的反映。

2. 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案】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它的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

(2)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3)彻底消灭了人对人的剥削、压迫和统治关系,消灭了一切阶级和阶级差别。

(4)消灭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使人们摆脱了旧式分工的束缚,在生产领域和一切社会生活领域实现完全平等。

(5)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提高,全民教育普及并不断提高,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普遍地树立起来。

总之,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共产主义始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实践之中,并通过社会实践在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劳动不再成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个人都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

3. 社会有机体

【答案】社会有机体是指一个用以说明社会是各种要素有机联系,相互制约的运动着的整体的哲学范畴。其中包含着联系和发展的观念,是辩证法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唯物史观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容有四方面:

(1)社会的各个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社会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2)社会有机体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全部社会生活在实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有机体形成

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使用工具的活动。一个人把工具作为活动手段,就是把他人的能力作为自己活动的手段,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使社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即社会有机体。

(3)社会有直接形成于人的交往活动,人类社会关系将社会联结成一个整体。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人们之间的交互作用就是个人之间的交往。个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借助一定的规范才能进行,交往的规范化、制度化构成了交往的秩序和结构,从而形成了社会制度。这是一个以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为基础逐层整合而成的总体协调的体系。个人通过实践及其交往活动创造了社会,并使社会成为一种有机体;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反过来又制约和规定个人的活动。

(4)社会有机体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的机制,能够通过其内部矛盾运动向前发展。人类社会是一个具有自我意识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的自组织、自调节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自身意识到的,是以某种自觉的形式进行的。社会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都是通过人们的意识而形成的,是意识到自己交往活动的社会主体自觉建立起来的社会规范,以约束、协调个体的行动,从而使社会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和运行。

4.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案】(1)区别

①含义不同

市场经济是指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

②侧重点不同

市场经济侧重于经济运行机制,是指经济资源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与它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商品经济侧重于经济形态,是指人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产品交换方式,与其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

③产生时间不同

商品经济的出现在时间上先于市场经济,只有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时才形成了市场经济。

(2)联系

①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商品经济客观要求的资源配置方式

5. 整体与部分

【答案】(1)内涵

①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和局部、一与多,是一对既互相对立又相互依存的辩证法范畴; ②整体是指若干对象(或单个客体的若干成分)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③部分是指相对于这种整体来说的个别对象。

(2)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

整体与部分是互相对立和互相依存。具体表现为:

①整体与部分互为条件

a.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

b. 整体制约着部分,没有整体,便没有部分。

②整体与部分互相包含

a. 整体包含部分,整体由部分组成;

b. 部分包含整体的基本因素,部分是一具体而微的整体。部分映现整体

③整体与部分互相转化。

a. 最简单的转化是地位的转化,即一个整体对包含着它的更大的整体来说就是部分,一个部分对它的组成部分来说则是整体;

b. 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真实的互相转化是一个部分变成与它的整体并列的另一整体,一个整体变成与它的部分并列的另一部分。

④整体不等于部分

整体功能不等于部分功能之和。如果从哲学上加以全面概括,这里有三种情况:

a.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不是功能大小问题;

b 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c. 整体功能小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方法论意义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综合与分析相统一思维方式的客观基础。人们在认识事物时总是首先把整体区分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弄清它们的性质、特点和功能,然后再经过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同时,在实践中要注意调整局部之间的关系,更要注意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某一局部的研究和把握。这一观点对于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具有普遍意义。

6. 简述无产阶级的群众观点的内容。

【答案】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运用于具体工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权重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贡献。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无产阶级的各项事业,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只有依靠人民群众自觉的努力和斗争,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无产阶级政党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无产阶级政党没有自己的私利。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一切想人民群众负责。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无产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