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洛阳师范学院618语言文字及语言学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词形变化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的聚合称为“_____”,不管语言中是否有词形变化,词类从根本上讲都是根据_____来确定的。

【答案】语法范畴; 句法功能

【解析】词形变化是语法形式,每种变化都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词形变化所表现得语法意义的聚合就称为“语法范畴”。形态原则和功能原则是基本一致的。如果形态不充分,或者和句法功能发生矛盾,词类还得按照句法功能来定。

2. 划分词类主要以词的_____功能为标准。

【答案】语法

【解析】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和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3. 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分别是北方方言、______方言、湘方言、赣方言、______方言、闽方言和______。

【答案】吴; 客家; 粤

【解析】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

4. 语音的四要素是指度的大小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大点声说话! ”是指______大些。,“小孩儿说话声尖”“尖”是指______。

【答案】音长; 音强; 音高; 音色; 音强; 音高

【解析】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是语音的四要素。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音强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有关。音长是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音色又称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 “水”字音含个_____音素。“学”的韵头是_____, 韵腹_____,_____是韵尾。

【答案】四; ü; e ; 无

【解析】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节按音色的不同去进一步划分,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有的韵母可以分为韵头、韵腹、

韵尾,韵头只有i , u , 就u —个: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一般由a , o , e , ê充当,i , u , ü、-i , er 也可以作韵尾:复元音韵母中的韵尾只限于韵腹后头的i , u 两个,只表示复元音韵母滑动的最后方向。

6. 古代汉字的发展,是在表语素义的象形字、_____字、_____字的基础上发展出只表示音的假借字,之后大量运用______手段造字。

【答案】指事、会意:转注

【解析】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字形也要表音,但是它们的字形是先记录字义,然后通过形义一起去表汉语中的字词或语素音。

7. 汉语单纯词的读音通常是______个音节。

【答案】1

【解析】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这种语素是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其中以单音节为主,如:“天、江”等; 也有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如:“崎岖、橄榄、蝴蝶、咖啡、乒乓、姥姥”等。

8. “他踢累了”中补语的语义指向是_____,“他踢完了”中补语的语义指向是_____,“他踢坏了”中补语的语义指向是_____。

【答案】主语; 动词; 宾语

【解析】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间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累”是指向主语“他”的,“完”指向“踢球”这个动作,“坏”指向宾语“球”。

9. 影响汉语声调最主要的因素是语音四要素中的______。

【答案】音高。

【解析】声调是依附在音节上的超音段成分,主要由音高构成,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变化形式。在普通话里,同一个音节至少可以念成四种音高形式。

10.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 )。

【答案】a[a]

【解析】发a 音时,口大开,舌位低,舌头前伸。唇形不圆。

二、单项选择题

11.普通话里,能跟j , q , x 相拼的一组韵母是( )。

A. 开口呼、合口呼

B. 开口呼、齐齿呼

C. 开口呼、撮口呼

D. 齐齿呼、撮口呼

【答案】D

【解析】四呼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不是i , u , ü和不以i , u , 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i 或以i 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u 或以u 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舌面音j , q , x 只能和齐齿呼与撮口呼相拼。

12.下面各项不属于“小学”的是_____

A. 音韵

B. 文字

C. 经学

D. 训诂

【答案】C

【解析】小学,又称中国传统语文学,包括分析字形的文字学,研究字音的音韵学,解释字义的训话学。

13.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 )。

A. 轻声、儿化

B. 简缩

C. 附加法

D. 词根复合法

【答案】D

【解析】新词语的构成方式有:①附加法和词根复合法新造词语; ②缩略词语构成新词; ③来自“旧”词语; ④外来词构成新词; ⑤方言词挺进普通话; ⑥来自科技发展; ⑦修辞构新词。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词根复合法。

14.“元代书法大师赵孟頫”是( )。

A. 联合短语

B. 偏正短语

C. 同位短语

D. 定中短语

【答案】C

【解析】同位短语多由两项组成,前项和后项的词语不同,所指是同一事物。前项后项共作一个成分,互相说明,语法地位相同。“元代书法大师”和“赵孟顺”是指的同一个人,因此是同位短语。

15.下列短语中不是谓词性短语的是( )。

A. 清新自然

B. 飞也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