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859管理学(2)[专业硕士]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填空题

1. 组织设计是以_______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答案】组织结构安排

【解析】组织设计是指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组织设计是管理者做出明确的组织选择的过程,在进行组织设计时,没有一个最优的组织设计方案,而是要根据不同环境情况予以选择,组织设计结果直接影响组织管理效率的高低。

2. 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过程,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学者梅奥负责主持的_______。

【答案】霍桑试验

【解析】人际关系学说的创立过程,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学者梅奥负责的霍桑试验。澳大利亚籍美国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于1924一一1932年间负责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试验,即著名的霍桑试验。

二、辨析题

3. 参谋职权是指参谋人员或职能部门主管所拥有的原属于直线主管的那部分权力。

【答案】T

为了确保参谋人员作用的合理发挥,授予他们必要的职能权力往往是必须的。授予职能权力是指直线主管把原本属于自己的指挥和命令直线下属的某些权力授给有关的参谋部门或参谋人员行使,从而使这些参谋部门不仅具有研究、咨询和服务的责任,而且在某种职能范围内(比如人事、财务等)具有一定的决策、监督和控制权。

4. 织变革的阻力是直接的、公开的、消极的,应予以杜绝。

【答案】T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特别是在动荡不定的环境条件下,要想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及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组织变革意味着原有状态的改变,意味着破旧立新。面对改革,组织中的一些人必须放弃自己原有的观念、行为方式,适应新盼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有可能对变革形成阻力,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消除阻碍变革的各种因素,缩小反对变革的力量,使变革的阻力尽可能降低,必要时还应该运用行政的力量保证组织变革的顺利进行。

三、简答题

5. 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答案】波特(L. W.Porter)和劳勒(E.E.Lawler )的激励模式比较全面地说明了各种激励理论的内容,如图所示。

图 波特和劳勒激励模式

该模式的五个基本点是:

(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的影响;

(2)个人实际能达到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其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的大小以及对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程度的影响;

(3)个人所应得到的奖励应当以其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值标准,尽量剔除主观评估因素;

(4)个人对于所受到的奖励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

(5)个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是对激励系统的比较全面和恰当的描述,说明激励和绩效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因素,并注意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馈。

6. 业务流程再造的关键阶段有哪些?

【答案】整个业务流程再造实施体系由观念再造、流程再造、组织再造、试点与切换以及实现战略等五个关键阶段组成,其中以流程再造为主导,而每个层次内部又有各自相应的步骤过程,各层次也交织着彼此作用的关联关系。并且流程再造与ERP 实施在实际运行中是交织在一起的。

(1)观念再造

这一层次所要解决的是有关BPR 的观念问题。即要在整个企业内部树立实施BPR 的正确观念,使企业的员工理解BPR 对于企业管理、应用ERP 的重要性。

①组建BPR 小组。由于BPR 要求大幅度地变革基本信念、转变经营机制、重建组织文化、重塑行为方式和重构组织形式,这就需要有很好的领导和组织的保证。所以,在企业内部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ERP 应用中的业务流程再造。

②制订计划和开展必要的培训和宣传。计划内容包括:哪些是重要的环节,如何做好沟通工作,

特别是在可能涉及下岗问题的地方。培训和宣传可以帮助企业的员工从客观的和整个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并理解业务流程再造及其对本企业带来的重要意义,以避免山于员工的不理解,造成企业内部的人心恐慌和对BPR 的抵触情绪。

③找出核心流程。通过相应的管理层找出组织的关键的、核心的流程。

④设置合理目标。这是为了给业务流程再造活动设置一个明确的要达到的目标,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常见的目标有:降低成本、缩短时一间、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等等。

⑤建立项目实施团队。再造项目所需要的变革规模往往很大,超出现有管理结构的处理能力。因此通常需要一个单独的管理结构,一般来说是三级管理结构:最上层是项目的主持人,主持人应该来自最高管理部门; 第二层是一个指导小组,他们负责监督转变的过程; 第二层任务团队,是实际发生变革的地方。流程分析、流程图绘制、新设计评价以及最后的实施都发生在这一层面卜。根据再造工作的范围,在该层设立相应数目的团队,分别负责指定的任务。

(2)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指对企业的现有流程进行调研分析、诊断、再设计,然后重新构建新的流程的过程。

①培训团队。团队组建到正常工作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组建阶段; 规范阶段; 动荡阶段和功能发挥阶段。培训中要强调流程观念,并且介绍一些简单的流程图技术。

②找出流程的结果和联系。按流程所服务的任务为结果,重新设计流程的边界。

③分析并量化度量现有流程。团队画出并理解现有流程的流程图,应用定量指标度量这个流程和流程的每个阶段。具体定量指标有:各阶段的工作时间和流程总工作时间; 各阶段的通过时间,各阶段上和各阶段间的通过时间叠加就是流程的总延滞时间; 任务转手次数(物料、文件及电子信息通过流程时经过的不同人手次数); 计算机系统数目(流程中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数); 各阶段存在问题; 增值评价(各个阶段是否直接贡献于所需结果的成功传送)。

④再造活动效益判断和标杆瞄准最佳实践。一个流程的再造范围可能会很大,所涉及的再造活动可能很多,按再造活动对组织总体效益的改进效果,按ABC :方法排列出再造活动的优先次序。标杆瞄准最佳实践是一种打破范式、推进不同的做事方式的有用方法,其实质是创造性和创新性。

⑤业务流程的再设计。针对前面分析诊断的结果,重新设计现有流程,使其趋于合理化。流程再设计可以表现为:经多道工序合并,归于一人完成; 将完成多道工序的人员组合成小组或团队共同工作; 将串行式流程改为同步工程等。

⑥新设计的业务流程的审评和实施。

(3)组织再造

在新流程实施之前,对组织基础结构进行评审和必要的变革是非常必要的。这种基础结构包括人力资源和技术。人力资源制度基础结构的要素有管理等级体制、报酬和奖励制度、劳动合同等; 技术方面的要素包括信息网络、工厂/办公室位置、办公设施、设备和机器等。组织再造的目的,是要给业务流程再造提供制度上的维护和保证,并追求不断改进。

①审评组织的人力资源:结构、能力和动机。用好组织中的人员关键在于对他们的了解。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