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科技学院数学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自命题)[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始于( )
A. 梁武帝
B. 孝文帝
C. 隋文帝
D. 隋场帝
【答案】C
2. 把教育隐喻为“园艺”,把学生比作“祖国的花朵”,称教师为“园丁”,持这种观点的人在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问题上倾向于( )。
A. 遗传决定论
B. 成熟论
C. 环境决定论
D. 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之主要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遗传决定论、成熟论和环境决定论都是单纯强调某一因素(分别为遗传、成熟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内因与外因交互作用论注意到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转化,以及各自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也就是该理论认为,随着人的自我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经验的丰富,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增强,同时,外因相互作用,直白点说,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愿意与外部因素进行相互的作用。学生这一“祖国的花朵”如果离开了教师这一“园丁”的栽培,可能会自生自灭,不能“茁壮成长”; 反过来,只有“园丁”的“辛勤耕耘”,而“花朵”无意“成长”这里的无意指的就是人没有主观能动性,“花朵”亦必将“凋零”。总之,“花朵”的“成长”是“花朵”自身和“园丁”共同努力的结果。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3. 蔡元培提出的教育独立思想是指教育从( )中独立出来。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社会
【答案】A
4. 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下列属于我国基本教育制度的是( )
A. 学区教育制度
B. 成人教育制度
C. 教师教育制度
D. 教师资格制度
【答案】B
5. 某校将全体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上午在教室里上课,另一批上午在学校的图书馆、体育馆、工厂、商店等场所进行有组织的活动,下午对调。这种做法属于( )。
A. 二部制
B. 工读制
C. 复式教学
D. 合作教学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把握和理解。二部制也叫做“葛雷制”,是为了节省教学资源,主要是说将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学生上午上课,另一部分学生则在体育馆等等地方活动,下午的时候再互相调换地点,这样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复式教学主要是说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年级放在一起,老师给一个年级讲完,再给另外的年级讲课。工读制,主要是说把做工和学习结合起来。合作教学主要是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有人际合作和互动。
6. 在法国启蒙教育思想的影响下,18世纪后期德国出现了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的新式学校,这类学校被称为( )。
A. 泛爱学校
B. 文科学校
C. 实科学校
D. 国民学校
【答案】A
【解析】18世纪后期德国的“泛爱学校”,是在夸美纽斯和法国启蒙学者的教育观影响下出现的新式学校。泛爱学校中采用“适应自然”的教学方式,入学的贵族子女也一律改着简单活泼的儿童服装,还儿童以本来面目。教学中注重直观,学生常在游戏、表演、诵读、交谈、心算等活动中学习。学习的内容也十分广泛,本族语和实科知识占有重要地位,还有外语、体育、音乐、舞蹈和农业劳动、手工业劳动,等等。文科学校是17、18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主要类型; 实科学校则是19世纪德国中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民学校是19世纪后期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初等学校类型之一。因此,答案选A 。
7.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一期, 人文主义教育、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实施贵族式精英教育
B. 重视古典人文学科
C. 实施世俗性的义务教育
D. 重视教育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和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特点的掌握程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无论是人文主义教育还是新教教育、天主教教育,都非常重视古典人文学科的教育,古典科目及以拉丁文与希腊文为核心的古典语言是课程的基础和主体。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8. 学生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地哭”来记忆马克思是“1818年5月5日”出生的这一历史事实,其所使用的学习策略属于( )。
A. 注意策略
B. 复述策略
C. 编码组织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学习策略的含义的考查。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添加、构建和生成,以便提供有利于回忆和理解的更多线索的各种方法,其中,记忆术是适用于简单知识学习的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注意策略指促使学生将注意力选择性地指向重要内容的各种方法,主要包括,告知目标、使用标识重点的线索等; 复述策略指为了促进信息保持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各种方法,包括画线,复习策略等; 编码与组织策略指用某种结构将要学习的内容组织起来的各种方法,包括列提纲,画图表,流程图,网络关系图等。
9. 清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
A. 壬寅学制
B. 壬戊学制
C. 癸卯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答案】A
1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B. 荀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