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题库>临床化学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细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

A . 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
B . 药物外排作用
C . 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D . 产生钝化酶
E . 外膜蛋白减少四环素泵出系统。

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IgG型M蛋白多位于() 快γ区与β区。 α区至慢γ区。 β或α区。 β或γ区。 β或α区。 直接调控 选择检测中性粒细胞功能的方法() 酶释放试验。 硝酸四氮唑蓝还原试验(NBT)试验。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 溶菌酶测定。 炭粒廓清试验。 患者男,34岁,因“胃部不适”来诊。患者自发病以来,体温37.5~38.0℃,乏力明显,无盗汗、消瘦。查体: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浅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呼吸音清,心律齐,腹软,未触及肿物,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乳酸脱氢酶346U/L,红细胞沉降率34mm/1h,血红蛋白124g/L,β2-微球蛋白3.6mg/L。胃镜:胃部多发溃疡,活检病理提示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腹部CT:胃周有多发淋巴结肿大,最大直径约2cm。余分期检查未见异常。 该患者的分期为() ⅡA期。 ⅣA期。 ⅣB期。 ⅡB期。 ⅠA期。 以下关于淋巴细胞功能测定体外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包括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包括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用于淋巴细胞分泌功能的测定。 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 常用可传代的已建株的人肿瘤细胞进行细胞毒试验。 细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自然界细菌对四环素耐药最为多见,其发生机制主要为获得外源性DNA编码产生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