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06经济学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认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答案】研究社会冉生产,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即实现价值补偿; 另一方面要考察社会总产出的各个部分在转化为货币资本形式之后,又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即实现物质补偿的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的问题。这是因为:

首先,社会资本再生产反映了资本的现实运动,而资本从商品形态向货币形态的转化,是资本运动之“惊险的跳跃”,它表明既有生产过程是否能顺利完成,也就同时表明下1个生产过程能否正常开始。如果社会总产出能够通过交换,实现其价值和剩余价值,就意味着社会生产所耗费的资本能够在价值上得到相应的补偿,意味着社会资本的周转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从而可以重新购买生产要素,开始新一轮的再生产。否则,如果社会总产出不能或部分不能顺利销售,所耗费的资本就不能得到或不能充分得到价值补偿,社会再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

其次,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不仅要求生产中所耗费的资本在价值形态上得到补偿,而且要保证资本价值所反映的实际生产过程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到补偿和替换。这就不仅要求社会资本所获得的价值补偿总量要足以用于重新购买所需补偿和替换的生产要素,而且要求上一生产过程所提供的社会总产出应当在使用价值形态上符合再生产继续进行的需要。而使用价值形态的补偿和替换是社会再生产运动中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它不仅有所消耗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以及有关服务产品的总量补偿和替换问题,而且还有这些需要补偿和替换的使用价值的内部结构问题。如果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在实物构成上与所耗费和要补偿的产生不一致,则社会再生产的进行仍然会遇到困难。

所以,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补偿,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补偿的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其中,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基础,社会总产品的使用价值补偿是保证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的关键。

2. 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答案】(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

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③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以资本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以社会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也要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目的是寻求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途径,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①哲学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哲学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力一法论。科学的抽象法就是这种科学力一法论的运用。马克思的抽象法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科学思维过程: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在理解科学的抽象法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运用抽象力抽象出的最简单的范畴必须符合所要说明的对象; 经济分析必须抓住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②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试图在不做出是好是坏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分析经济体系的行为和运行。它回答所分析的经济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③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则是考察经济行为的后果,并且提出它们是好还是坏,以及这些结果是否可以变得更好的判断。因此,规范分析包含有对所偏爱的行动路线的评判和规定,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3. 如何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答案】(1)现代市场体系

现代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它不仅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等商品市场,而且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土地等生产要素市场。

(2)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自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类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尤为显著。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

代市场体系。

①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物质产品和服务交易的基本场所和主要形式。要发展和完善商品市场就要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消费品市场体系,使消费品的流通高效、畅通和有序,同时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生产资料市场,使绝大部分生产资料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在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建立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并规范少数商品期货市场,以便沟通产销环节、平抑供求矛盾和减少市场波动。国有流通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并在完善和发展批发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要根据商品流通的需要,构造大中小相结合、各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功能完备的商品市场网络,推动流通现代化。

②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就没有发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

③发展和完善技术和信息市场。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科学技术和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其作用日益突出。实践证明,技术和信息市场是促进科研与生产结合的纽带,发展技术和信息市场,可以使科研单位的科技成果及时向商品转化,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也强化了这些单位的实力,大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④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进行流动和交流的场所。建立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发展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运用市场机制,特别是工资机制调节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我国劳动力充裕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就业的压力,要把开发利用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出发点。要广开就业门路,更多地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业转移和地区间的有序流动。要发展长期工、合同工、临时工等多种就业形式,运用经济手段调节就业结构,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向选择、合理流动的就业机制。

⑤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市场是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对于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促进居民消费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⑥发展和完善产权市场。产权市场是能够提供企业产权交易等各类服务的市场。其发展能够活跃企业产权交易,丰富企业配置要素的方式,降低产权重组成本,有利于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优化存量资源配置,促进企业改革、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整合。

4. 简述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内容上的区别。

【答案】(1)产权理论主要有两种,即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二者之间虽然有着某些共通点,但差别是根本性的。

(2)产权是一种法权关系还是经济关系。马克思研究的产权主要是经济意义上的产权,是指人们对财产占有上的一种经济利益关系,具体是指对人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具有决定意义的生产资料所有权。与此不同,西方产权理论所讲的产权则主要指法律意义上的产权,认为产权就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