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933管理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与员工公平之间的区别?

【答案】对员工进行薪酬激励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企业薪酬的公平度。这种公平包括外部公平,内部公平以及员工公平。二者之间的概念与区别具体表现如下:

(1)三种公平的概念

①内部公平指薪酬能否反映出各岗位对公司整体业绩的价值贡献的一种状态。一般来说,人力资源部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岗位进行评估: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 岗位对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岗位承担责任的大小。人力资源部门利用分析的结果确定薪酬差异范围,并设立岗位薪酬级别阶梯。内部公平隐含的意义之一就是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要体现出来。

②外部公平指薪酬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一种状态。这是公司制定固定薪酬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方面,公司各岗位薪酬级别需要参考同行业薪酬水平进行调整,确保此薪酬水平下公司能招到合适的人才; 另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还需定时了解竟争对手薪酬变化情况,以确保公司薪酬水平保持动态竞争力。

③员工公平是指员工对自己的付出和所得是否相符的一种内心感受。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相符,那么员工就会有较高的公平度; 如果员工认为自己的付出和所得不相符,员工的公平度就不高。员工公平是一种主观感受,和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不」样。这就要求管理者在努力促使较高的员工公平的时候,不仅要注意能够看得到的物质的给予,无形的精神给予也同样值得注意。

(2)三种公平的区别

①外部公平和内部公平是客观的,而员工公平是主观感受。外部公平有明显的指标可以进行比较,只要公司内部的工资等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的工资,那么,就是外部公平的; 内部公平也是可以通过公司的相关规定进行比较的; 而员工公平则完全是主观的感受,无论客观上公平与否,只要员工感觉到工资是不公平的,那么,员工就认为是不公平的。

②在公司中的地位不同。如果外部公平或内部公平没有满足,这种影响对公司来说是全局性的,可能导致留不住素质较高的员工,对公司的长远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然而,如果仅仅是个别的员工不公平,这种影响可能就是局部的,员工的不公平也不能说明外部、内部公平与否。

2. 简述战略性计划的内容。

【答案】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战略性计划的任务小在于看清企业目前是什么样子,而在于看清企业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战略性计划的显著特点是长期性与整体性。长期性是指战

略性计划涉及未来较长时期,整体性是指战略性计划是基于组织整体而制定的,强调组织整体的协调。从作用和影响上来看,战略性计划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创造过程。

战略性计划的首要内容是愿景和使命陈述。战略性计划的第二项内容是战略环境分析,即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战略性计划的第三项内容是战略选择,选择企业合适的发展途径。最后,通过制定一系列战术性计划将战略性计划付诸实施。

3. 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生了一些体现时代特征的管理理论,主要有学习型组织、精益思想、业务流程再造和核心能力理论等。具体内容如下:

(1)学习型组织

①学习型组织的定义

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②学习型组织与传统型组织的不同

a. 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

b. 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c. 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

d. 传统组织主要担心的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主要担心的是不学习不适应。

e. 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的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

f. 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控制别人; 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②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标准

a. 人们能不能不断检验自己的经验;

b. 人们有没有生产知识;

c. 大家能否分享组织中的知识;

d. 组织中的学习是否和组织的目标息息相关。

③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a. 自我超越; b. 改善心智模式:c. 建立共同愿景; d. 团体学习; e. 系统思考。

(2)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是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使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ch (消耗了资源而不创造价值的一切人类活动),不断完善,达到尽善

尽美。

(3)业务流程再造

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把再造定义为“对经营流程彻底进行再思考和再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突破。”

“再造”首先确定公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它如何去做。再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它应该做什么,即确定它能做得最好的是什么。之后确定需要做的事最好是由本组织来做还是由其他组织来做。采取再造方法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4)核心能力理论

①核心能力理论的概念

核心能力理论由20世纪80年代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资源基础理论认为企\}I}的战略应该建立在企欢的核心资源上。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的源泉。按普拉哈拉得和哈梅尔的定义,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②企业核心能力须满足的条件

a. 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而是一簇相关的技术和技能的整合;

b. 不是物理性资产;

c. 必须能创造顾客看重的关键价值; 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 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4. 简述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案】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丁人的劳动生产率的问题,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泰勒因在管理理论的创建上作出了突出贡献而被人们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定额

泰勒为了制定有科学依据的工作定额,进行了动作和时间研究,所采用的力法是: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将每一个动作、每一道工序所使用的时间记录下来,去掉多余的动作和不必要的时间,得出必要的工作时间并加上必要的体息时间,即完成该项工作所需要的标准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合理的口工作量”。

(2)标准化

泰勒认为,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用科学方法对工人的操作方法、工具、劳动和休息时间的搭配、机器的安排和作业环境的布置等进行分析,消除各种不合理的因素,把各种最好的因素结合起来,形成最好的方法,这是管理当局的重要职责。所谓标准化就是要让工人在工作时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的工具、机器、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