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1013社会工作导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家庭生命周期
【答案】家庭生命周期,亦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运行之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到延续,母家庭孕育了子家庭。
2. 本土性社会工作
【答案】本土性社会工作指的是对某种助人模式(包括理念、过程和方法)的判断和认定,即指那些土生土长的、发挥着有效的助人功能的制度化的行动过程。那些生长于本土的,与其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文化传统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化的助人模式可称为本土性社会工作。
3. 效率评估
【答案】效率评估是比较服务的投入和产出,进而发现资源利用率的评估方式。它关心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服务的一般效果。这种评估一般用于同服务资助者的交代。
4. 社会工作专业化
【答案】专业化是一个由在经验指导下的个人行为的集合向由一套系统的理论指导下的从业人员的群体性共同行为发展的过程。专业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专业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社会工作专业化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
①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初期,社会工作由完全处于经验指导下的助人工作向由理论指导下的专业发展;
②其后,专业经历着一个将经验土升为理论的过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助人的专业,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更新与发展。面对新的实践要求,社会工作专业要不断地充实新知识和技能,这也是专业化的任务。
5. 家庭沟通
【答案】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沟通可以看作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它涉及对方、自我及两方讨论的话题。沟通并非只用语言,表情、动作、声调都是信息的发送方式,因为它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家庭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家庭沟通与家庭角色相关。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的沟通无处不在。家庭因被认定为私领域,其沟通也常常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家庭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而
不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如果无节制地在家庭中宣泄不良清绪或做出不当行为,会使家庭成为有害物的垃圾站,致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成员身心的伤害。
6. 家庭系统理论
【答案】家庭系统由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系统构成要素可以从两种角度解释:
(1)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父母与子女)系统、手足(兄弟姐妹)系统。
(2)由个人组成,即大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等。
7. 科学环
【答案】科学环是指社会学家华莱士1971年提出的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
在这一模型中,华莱士用方框表示五个知识部分:(1)理论,(2)假设,(3)经验观察,(4)经验概括,(5)被检验过的假设。用椭圆表示研究各阶段中使用的六套方法:(1)逻辑演绎方法,
(2)操作方法,它包括研究设计,概念的具体化和操作化,测量方法、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等等,
(3)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指观察的记录、资料的整理、分类、评定、统计及分析的方法,(4)检验假设的方法,如统计检验,(5)逻辑推论方法,如统计推论,(6)建立概念、命题和理论的方法。各个知识部分通过各种方法转换为其它形式。箭头表示知识形式转换的阶段。中心线的右边是理论演绎的过程,即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在这一过程中是运用演绎法。中心线的左边是理论建构的过程,它首先是运用归纳法由经验观察概括出研究结论,然后再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在横剖线的上方属于理论研究,它们处于抽象层次。横剖线的下方则属于经验研究。
这一模型是对社会研究中各种逻辑过程的概括,它表明了科学研究是从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它的优点在于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研究工作可从任何一点开始。当然,具体的研究工作只是整个科学过程中的一部分,许多研究往往只包括其中一个或几个阶段。
华莱士的逻辑模型可作为社会研究的“指南”,它可使我们了解各种研究在整个科学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8. 儿童福利政策
【答案】儿童福利政策是指一套谋求儿童幸福的方针或行动准则,其目的在于促进所有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福利政策。因此,儿童福利政策的内涵包括儿童需求的满足、儿童权利的保障及儿童保护工作三个层面。广义上讲,儿童福利政策可指一切涉及儿童福利的活动和政策立法,包括医疗政策、教育政策及未成年人保护立法等各个方面; 狭义而言,仅从儿童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则指涉及儿童生存环境状况的、地区性的、针对儿童的问题及需要而提出的、有利于儿章的
成长与发展的政策保障。
二、简答题
9. 什么是正常化理论? 它对残疾人社会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案】(1)正常化理论是与帮助某些特殊的社会群体(特别是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伤残人十)相关的理论。
(2)正常化理论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是:
①当代著名的法国学者福柯曾分析某些精神病院对“患者”治疗中的权力因素,指出精神病医生对患者的治疗(使其“正常化”)是一个强加权力的过程,从而对某些精神病的治疗提出质疑。也就是说该理论是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一种反思。
②在社会工作领域,以工作对象为本的价值理念认为,以往把某些工作对象(如残疾人)的行为视为异常并用某些所谓“正常”的方法去治疗的行为实际上是有偏颇的,因为被社会工作者视为不正常的行为在工作对象群体看来是完全正常的,因此问题在社会工作者的标定(加标签)上。
③另一种对正常化的理解,关注为受助者提供与平常人相似的生活环境,包括使他们回归平常社会,在常人社会中生活。英国的社区照顾就包含了这种意义。因此,正常化理论是多元的,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认为应该从工作对象本人(本群体)的角度看待和处理面对的问题。
10.在社会工作专业过程中,如何处理案主利益与专业人员利益的关系?
【答案】应按照以下方式处理案主利益与专业人员利益的关系:
(1)社会工作专业的目标是帮助案主,保护案主的利益。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专业人员的利益也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自受薪社会工作者出现以来,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同时,它也是一种职业,也是从业人员谋生的基本手段。为此,社会工作就要同时面对案主的利益和专业人员的利益。
(2)二者的利益既具有相一致的一面,也具有相冲突的可能。社会工作专业的目标是保护案主的利益,而作为一种职业,专业人员的利益则在保护案主利益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这就是社会附加在社会工作专业过程中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但是,当专业人员将社会的同报作为追求的目标时,案主的利益就会成为专业人员取得自身利益的牺牲品。所以,案主的利益和专业人员的利益只有在专业目标之下统一,才能保证专业的正常发展。
11.简述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
【答案】(1)中国内地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
“社区矫正”在中国内地起步较晚。21世纪初,在世界范围的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潮流的影响下,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理念和制度被提上了中国刑事司法观念和制度改革的议事日程:从2002年8月上海市正式在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到2004年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规模和范围己经扩大到全国辖区的一半以上。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