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沈阳工业大学思政部82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毛中特概论)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正确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答案】(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3)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坚持社会主义下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用积极领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以及和平方法顺利完成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具有中国特点的主义改造道路。
(4)我国具有中国特点的主义改造道路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成功地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反而极大地加强了人民的团结,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拥护的情况下完成的。
2. 如何理解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答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月个方面:
(1)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反对分裂,坚持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光荣传统。我国各族人民历来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统一进行了英勇斗争。在中国历史上,出卖国家民族利益、制造分裂的人,历来被人民所唾弃。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的影响,中国局部地区处于分离状态,各族人民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顺利实现了香港、澳门的回归,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仟务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强烈期盼;
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国家的完全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民族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一个走向现代化、实现繁荣强盛的过程,也是一个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过程。
(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①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
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党领导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②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无论在祖国统一的道路上遇到多大的艰难险阻,无论敌对势力如何阻挠破坏,都动摇不了党和人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二、论述题
3. 比较分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答案】(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是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邓小平理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是对这一伟大实践不断提供的新鲜经验的认识逐步深化的理论表现。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①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在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力一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的经验加以概括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由此可以看出,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时代主题和背景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上半叶的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邓小平理论形成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时期,国际格局和世界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凸显。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成为其产生的实践基础。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不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4.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请阐述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提出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把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样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既广泛吸收了工人阶级以外的阶级、阶层中的革命分子入党,又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中国共产党既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2)毛泽东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
①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毛泽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革命理论对于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的论述,提出了”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的重要原理。经常注意以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②在党的政治建设方面,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有关纲领和策略的思想,发展为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着的重要原理;
③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论述。把民主集中制提高到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的高度,科学地阐明了民主与集中的辨证关系以及贯彻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目的;
④在党的切结斗争问题上,指出党内斗争实质上是一种思想斗争. 提出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强调党内斗争要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目的。
⑤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要具备优良品德和列宁倡导的求实精神,第一次提出了党的作风建设的科学概念。概括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把这三大作风作为中共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⑥正确处理党内矛盾,创造了整风这种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形式,提出了“团结一批评一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等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
⑦新中国成立前后,又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官僚主义等。
(3)毛泽东建党学说从实践和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党的建设是我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法宝,被毛泽东称为“伟大的工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新时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
三、辨析题
5. 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的中心工作是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