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3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无冕之工”

【答案】“无冕之王”是西方对新闻界的一个称呼,该提法最早出现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现多指新闻记者,称记者为“无冕之王”,其含义是记者虽然没有具体职务,但是在社会活动中却享有一定的权力,他们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时局变化,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成为他们忠实的舆论代表者,因而享有崇高的威望,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西方新闻界自诩为“无冕之王”,是指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段新闻媒体大多属于垄断资本所有。从根本上说,他们都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服务的,记者同样不可能摆脱这种格局。

2. 新闻素材

【答案】新闻素材是指记者在采访中获得的原始材料,是记者提炼新闻事实、新闻题材、报道主题和写作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素材来源不一,而且往往零散杂错、真伪莫辨,一般只是接触到事物的局部细节或表象,只有经过认真的核实、鉴别、整理和提炼加工,才能成为真实、完整、典型、生动的新闻事实,成为新闻报道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揭示事物本质的具有高度可信性和雄辩说服力的材料。

3. 记者角色类同

【答案】记者角色类同是指记者在对采访对象的访问中表现出交往的心态定位和行为定位。它的核心是记者身份的“浮动性’夕,记者在访问中的基本身份是记者,可同时采访的对象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和各个角落,记者的身份又将随着采访对象角色的不同而“浮动”,表现出与采访对象角色的类同。

4. 感性认识

【答案】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直接同外

第 1 页,共 4 页